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04日08:18|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高陽成
■ 高陽成
湖北 公務員
運動少 營養差
我曾在中學執教多年,深知產生這種身高差距是有原因的。在鄉村學校,體育?煉常常成為可有可無的“選修課”。因為事實擺在面前,好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業狀況顯然要好。雖說要重視素質教育,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際上還是在單一重視智育,片面追求分數而忽略其他。
而且體育課程也常充滿“水分”。有些學校連體育設施、師資等都跟不上。我以前教學的學校,操場很小,學生跑步都沒地方,自然體育鍛煉也要受到限制。鄉村學校的學生數量又逐年減少,說不定哪天就被撤銷了,很難招到並且留住好的體育老師。
鄉村留守兒童多,一般都由爺爺奶奶輩帶。他們不太關注營養搭配,覺得孩子能吃飽就行。在學校寄宿去食堂吃飯,伙食則更差,有些食堂甚至為了利潤而偷偷購進不合格的菜(快變質的、化肥殘留超標的、農藥殘留過量的),學生都不願吃,更不用說飯菜的營養搭配。
青少年處於智力開發、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少年強則國強”,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勢在必行。該如何行動?我想提幾點建議。
一是改進教學業績考核辦法。學校不能僅盯著文化課和分數,還要把學生體質強弱評估列入考評范圍。
二是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和設施設備配置。有師資力量,才能有體育課的質量,有設施設備,才會有鍛煉效果。
三是保障合理膳食。政府得嚴把食品安全質量關,學校食堂、家長應當掌握科學烹飪方法和食品搭配,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是引導青少年持之以恆地參與體育鍛煉。現雖有政策規定,要保証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但學校、家長、學生常常以學業為由不肯花費時間。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通過鍛煉讓體質跟上來,青少年追逐夢想的路會走得更順暢。
本報記者 汪靈犀整理
![]() | ![]() |
(責編:夏麗娟)
家長,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