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3月20日08:28|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圖為東北抗日聯軍雕塑
制圖:潘旭濤
政民互動傳承紀念
近年來,對抗日戰爭的紀念,正逐漸呈現民間與政府互動的局面。
3月14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抗戰時期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新聞通氣會。國家文物局表示,將大力加強對各地抗戰遺址研究、保護、利用工作,到今年9月前,具備條件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將全部對公眾開放。
“今年重點支持抗戰類紀念館、博物館基礎設施改善,整合抗戰文物資源,精心策劃推出陳列展覽、主題紀念活動等,著力提升陳列展示水平,鼓勵有關博物館、紀念館與國外相關機構建立長期聯系和交流機制,形成抗日反法西斯宣傳內外聯動、相互促進的長效機制。”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說。
今年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就是“紀念性遺產”。2015年,又將迎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因此,無論是國家文物局的表態,還是政民互動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都是在為這一時間節點上的紀念做准備。
10年前,用15年時間獨立寫成《東方馬其諾防線大揭秘》的周艾民說:“我們應該紀念什麼?大道理不用再說,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不但要銘記歷史,更要記錄歷史,還原歷史,並從那場戰爭中反思我們的國家,反思我們的民族。”
而在樊建川看來,這種反思首先就要落在“紀念”上。我希望中國人多少了解一點抗戰的歷史,有一部分知識分子能夠給予特別關注,因為我們抗日戰爭的勝利太偉大。”他說。
去年9月,張森林編劇的《劉鄧和他們的戰友》正式開拍。“我是個普通人,但是希望通過抗戰電視劇這樣的方式讓年輕人關注這段歷史。都說現在抗戰雷劇太多,所以我希望能最大程度還原歷史。隻有真實才能讓人銘記。”他對記者說。
對趙高文老人來說,那些或許會被時代拋棄的“遺物”,代表的是一段揮之不去的記憶。日本人來的時候,他妹夫家的房子被日本人燒了,妹夫的爺爺憤而自縊。他的母親,一位小腳婦女,也曾給他講過抗戰時全村婦女動員起來給前線戰士做布鞋、搶救傷病員的故事。
“我歲數大啦,希望給你講的這些故事能讓更多年輕人看見,讓他們記得祖輩的經歷。”趙高文老人說。(本報記者 申孟哲 劉少華)
![]() |
(責編:夏麗娟)
遺物, 民間記憶 ,抗戰老兵,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