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3月20日08:28|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由有“中國民間抗戰收藏第一人”之稱的樊建川投資開辦的建川博物館,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佔地五百畝。
新華社記者 陳 凱攝
紀念方式與時俱進
令許多致力於保存民間抗日記憶的人士稍感欣慰的是,近些年參與者越來越多了,一方面是政府開始支持這樣的活動,另一方面是人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急需填補的空白。而抗日民間記憶保護工作本身,也在與時俱進。
同樣致力於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四川人樊建川,希望在201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70周年時,建成“侵華日軍罪行館”,於是決定採用時興的眾籌模式,預售一部分紀念門票,用於陳列布展和補充文物。
孫春龍採用時下的“微公益”方式,為關愛老兵募集資金。在淘寶的“關愛老兵公益店”裡,分門別類地列出了可以捐贈的項目,如“特別關注生活自理困難老兵”,“圓夢行動:老兵回家”,“10元關懷,百分致敬”等,還推出了分省捐贈的方式。
孫春龍希望能加大對於“歷史回家”項目,也就是個人口述史記錄的投入,這需要他的團隊募集更多資金,更為重要的是,他得找到對那段歷史既熱心又專業的人,客觀地記錄歷史。
在新浪微博上,一個叫“抗戰直播”的賬號,每天不遺余力地更新著歷史上的今天發生的抗戰故事,從老報紙到老照片,這些塵封的歷史,每天都向近27萬粉絲推送。
這個賬號的自我介紹,代表了不少民間人士的心聲:“我們直播抗戰,並非為了鼓動仇恨等負面的情緒,而是想適度喚起記憶。當我們時刻牢記祖輩們蒙受的苦難、恐懼和恥辱時,當我們體味祖輩們是如何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拋棄前嫌,實現民族和解時,當我們目睹著祖輩們是如何從容慷慨地走向死亡,以身體為這個國家獻祭之時,相信我們對於現實將有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思考。”
在吳先斌看來,參與者需要各自以擅長的方式,推動抗日記憶保護。“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有至少二三十位,有的如我一樣愛好文物收藏,有的致力於用社會調查還原那段歷史。南京這邊還有年輕人,每周三以讀書會的形式,探討那段歷史”。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吳先斌覺得,他們對於歷史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民間人士做博物館更為靈活。下一步民間博物館肯定會大量興建,政府隻需要在政策上減少一些門檻,民間人士就會自發推動這項事業。他認為,以后會出現一些社區博物館,人們在自家周圍就能感受到歷史。
“國家的記憶是宏大的、震懾人心的,而民間的記憶是鮮活的。”吳先斌如是表示。
![]() | ![]() |
(責編:夏麗娟)
遺物, 民間記憶 ,抗戰老兵,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