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23日08:3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以“積極參與”、“共同謀劃”、“互惠互利”來表明粵港澳自貿區的態度。他表示,對應內地各省市,香港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因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最高,內地進一步開放是大勢所趨,相信自貿區的建立,可以達致互惠互利。 |
朱小丹表示,粵港澳自貿區的具體內容、定位、功能以及立足點,仍在商議之中,但初步設想包含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商品貿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創新合作。因此,有香港學者指出,粵港兩地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經濟利益一致的整體,兩地在各自的經濟轉型中都需要對方的支持,在未來的發展中仍然有很豐富的合作內容和廣闊的合作前景,這也是為什麼被公認為是自由港的香港,仍然鐘情於粵港澳自貿區。
“后CEPA時代”的呼聲
有媒體將粵港澳自貿區的規劃,稱之為“后CEPA時代”的呼聲。
CEPA協議之后,粵港澳合作的棋該怎麼下?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的覃成林和陳恩曾在《關於深化粵港澳合作的建議》中稱,粵港澳加深合作,最終實現全面融合,是大勢所趨,而建設“粵港澳自由貿易區”將進一步釋放香港和廣東的活力,是CEPA后進一步推動融合的有效途徑。
粵港經貿合作,帶動了商品、技術以及信息在兩地間的重新組合,兩地合作從貿易擴大到金融、旅游、房產等多個領域,也給兩地民眾生活和創業帶來便利。緊鄰香港的前海、與澳門一河之隔的橫琴、背靠內地面朝港澳的南沙,天然的地利位置,加上“比特區還要特”的政策,粵港澳共建優質生活圈,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如今,粵港澳自貿區的規劃,有望進一步推進三地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到社會民生領域合作的全面升級。不過,機遇與挑戰並存。粵港合作的深入也帶來水客問題、“雙非”問題、內地炒樓客問題等,這些都曾是攪動內地與香港關系的燙手問題。未來,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進融合,還需要細致的思考和把握。(本報記者 李煒娜)
![]() |
(責編:夏麗娟)
CEPA,香港金融,香港服務業,自貿區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