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海外版】上海把“國際市場”搬到家門口(圖)【2】

自貿區不搞低端商貿 區域內推進金融開放

2013年07月05日08:3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國務院日前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將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港保稅區以及空港綜合保稅區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這是一把雙刃劍。”孫立堅認為,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辨別這些資金到底是投資實體經濟還是在虛擬經濟投機的能力。如果採取一刀切應對方式,就會出現兩種可能性:一個是管制過度,要素流動所需要的金融服務不能做出來,自貿區形同虛設﹔另一個就是金融過度開放風險,沒有掌握好金融開放的范圍和程度,導致大量短期套利資金混入,形成套利套匯虛擬經濟的格局不斷膨脹,造成金融危機發生。所以關鍵要看我們的監管能力,怎樣管制這兩種情況。

  改革倒逼新一輪開放

  “當前改革再度站在進一步深化、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歷史的關口。”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2002年末我國加入WTO,我國第二產業的改革取得了突出的進展,最終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是整個第三產業的改革相對滯后。而下一個10年和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要以城鎮化作為發展的引擎,大力發展生產性的服務業和生活性的服務業。因此我們要用開放來擴大內需,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用開放促進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通過這種開放倒逼我們進行高質量高要求的改革,就是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孫立堅表示,中國經濟幾次擺脫經濟危機靠的不是政策紅利而是制度紅利,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所帶來的政策紅利雖然保証了GDP穩定增長,但是留下來不少后遺症。此次建設上海自貿區最大區別就是制度紅利,政府不再沖在前面,而是放鬆管制、放權讓市場來主導,把主導權交給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

  “上海自貿區非常有吸引力,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外資企業將會不斷涌入自貿區。”孫立堅很有信心的表示,如果自貿區保持良性發展,在兩三年后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人才、知識以及信息的進入,中國企業引進科技的成本也將大大降低,從而獲得全世界最好的技術。(本報記者 周小苑)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