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汶川涅槃重生 震后中國正砥礪前行【2】

2013年05月12日08: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經歷這五年,在那場巨大災難中屹立不倒的中國人,傷痛中迸發的,還有一股涓涓的溫暖。

“可樂男孩”、“最美女警”、“敬禮娃娃”,這曾是汶川地震留下的感人故事,而在蘆山地震中,同樣感人的“最美新娘”、“最孝兒子”、“堅強女童”將這些災難中凸顯的人性堅毅和溫情大愛再次延續。

李庭芳是四川德陽什邡紅白鎮的鄉村老師。在2008年的那場災難中,與汶川僅一山之隔的紅白鎮頃刻之間被夷為平地。李庭芳9歲的女兒也在這次地震中不幸蒙難。曾經一度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的李庭芳說,災難再大再重,始終會過去的,活著的人要向前看。2010年,兒子李林澤帶著全家人的希望降生,李庭芳表示,現在一家人已慢慢恢復了地震前簡單而平凡的生活。

在紅白鎮,像李庭芳這樣的再生育家庭還有很多。汶川地震中,趙昌明11歲的兒子在學校不幸遇難,通過再生育計劃,他與妻子育有兩個女兒。

汶川地震導致尚婷雙腿截肢、左眼失明。她離開家鄉映秀,成為都江堰友愛學校百余名殘疾學生中的一員。

尚婷就讀的友愛學校,毗鄰都江堰災后重建最大的集中安置住宅區,是全國唯一設施無障礙、殘健融合的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現有學生1400余人,吸納了包括尚婷在內的地震災區肢殘學生92名。

“我以后想去廣州師范學院讀心理學,做一名心理醫生,幫助更多的人。”16歲的尚婷說話時臉上綻放著笑容。

此外,“汶川數十位的哥滿載物資趕赴蘆山”,“512地震斷腿女教師成蘆山災區志願者”,這些從蘆山震區傳出的新聞又折射出,這個社會曾經輸送給一方的溫暖,正在換來感恩之心的傳遞。

從汶川到蘆山,在民族傷痕的代價中回首五年,除了生離死別的悲痛和砥礪前行的勇氣,如果說災難還能給這個國家留下些什麼的話,那麼,痛定思痛的反省似乎更具價值。

蘆山地震發生后,關於“蘆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話題一度引發社會爭論,從汶川到蘆山,地震監測部門再度遭遇“邊救災邊挨罵”的尷尬。“怎樣跑在地震前頭”,這不僅是科研領域面臨的挑戰,更是關乎無數生命逃離災難的大問題。

同樣的尷尬還發生在慈善領域。五年前,民眾曾質疑明星人物的捐款縮水,五年后,被網友連聲喊“滾”的卻換成了曾經備受信賴的官辦慈善機構。如何讓愛心在陽光下傳遞?冷暖交織中的中國慈善界需要思考。

不得不注意,蘆山地震的救援中,志願救災的車輛造成了“愛心大擁堵”,新媒體在“信息救災”和“助推謠言”中同時展現出利和弊。多災多難的歷史,讓中國人從來不缺戰勝災難的勇氣,但是當災難突襲時,公眾滿腔熱忱的參與意識,還需要科學理性的培養。

多難興邦。這句話可釋為,一個民族能夠在災難中汲取奮發圖強的動力,也可理解為,一個國家可以在災難中獲得改進自身的機會。

從汶川到蘆山,地震留下的可貴精神,不能隻用在救災之際,用悲慘換來的教訓警醒,更不能因為災情平復而成過眼雲煙。隻有銘記這些,這個社會對過往災難的祭奠才更具意義。(闞楓)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