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芳曼
五年了。
擔架上的“敬禮娃娃”郎錚長高了不止一頭。“可樂男孩”楊彬成了一家汽車美容店老板。地震中截肢求生的劉崗均,擔任著綿竹市漢旺鎮青紅社工中心副主任,家中開設的便民超市,名叫“夢想起飛”。那些在大地顫栗中出生的娃娃們,已經走進幼兒園,開始演練防震逃生。
各不相同的災難境遇,一樣萌發的前行力量,定格的,是眼前綻放的笑臉。
時光流轉。五年前,汶川,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搶險救援“分秒必爭”,安置群眾“百日攻堅”,恢復重建“千日奮戰”,發展振興“萬米長跑”……黨中央堅強領導,全國黨政軍民大力支援,四川上下同心協力,捧出一份重建答卷: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放眼四川,西部經濟大省堅定邁向全國經濟強省。
回望汶川,銘記來路。這一人類抗擊特大災害、重建美好家園的恢宏篇章,見証了不屈中國的堅強砥柱、制度優勢的不竭力量,彰顯了“中國精神”的強大動力。
那一刻到這五年,從悲壯走向豪邁的汶川,詮釋著一個政黨的庄嚴宣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
穿越災難,砥礪奮進,這一份信心沉甸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