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人民日報:“三公開支9000億”系捕風捉影【2】

2013年04月19日08:1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每年公車消費數千億元?

從1000億到4000億都不是官方來源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認為,“司機補貼、私車公用或發放車補等,隻要國家財政掏錢買單都應該算作公車消費。”

“當前我國每年用在公車方面的費用約為4000億元左右。”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50萬輛公車,但我認為還要多一點,在350萬輛左右。”葉青說。根據自身經歷,葉青認為一輛公車每年的花費在10萬元左右比較正常。“350萬輛公車乘以10萬,再加上公車私用方面的成本,我覺得公車經費在4000億元左右。”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250萬輛公車這一“官方數據”從何而來時,他表示無法解釋清楚。

另一種說法是每年公車消費為3000億元。

2006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時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委主委劉光復提交提案《培養公務員節約意識 建設節約型的公務機關》。其中談及“有人測算,公車隻有1/3為公務所用,1/3為領導私事,1/3為司機所用,這樣算下來,每年公車私用達2000多億。”也就是說,每年公車消費3000多億元。

針對提案中的數據,記者採訪了劉光復。據介紹,提案中涉及數字並非取自官方機構或是內部資料,而是通過整理研究各種報紙期刊以及網絡信息資源所得出的數據,依據的材料包括:2003年3月8日新華網刊發的《公車改革勢在必行》,2005年9月26日《中國產經新聞》刊發的《公務車改革隻打雷不下雨 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2005年9月29日《經濟參考報》刊發的《將公務車標准降到10萬 能治理車輪的腐敗?》,2005年12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刊發的《處長車補憑什麼是農村教師工資的六倍》,2006年1月5日《新京報》刊發的《公車也應逐步“小排量化”》。

上述報道均表示,公車消費每年在3000億元以上。2003年的《公車改革勢在必行》一文提到,“【第0225號提案】……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3000億元人民幣。”而其他報道都未指出統計數據的確切年份,模糊地稱“目前”。

第225號提案是當年的全國政協提案,提交者是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陳凌孚,“這是當時民進江蘇省委參政議政處提供的初稿。”陳凌孚說。記者隨后聯系參政議政處,工作人員稱,“初稿是一位姓謝的會員寫的”,而材料來源是“在網上搜集的”,具體情況因時間太久記不清楚了。

這份提案與顏玉華引用的政協提案內容完全一致,初步判斷,顏玉華當年所引用的正是這一份提案。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刊登於2012年5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的《公車改革路在何方?》,文中提到:“據財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在20%以上,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但該文作者告訴記者,文中數據不是本人採訪得來,而是引用同事數據。也記不清楚引用哪位同事的報道,現在也找不到來源了。

關於公車消費眾說紛紜,而公款接待的數據同樣扑朔迷離。2006年10月30日《瞭望》雜志一篇文章稱,2006年8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提供了一個數據:“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

記者致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該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查詢后表示,相關課題成果確曾使用過“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這一表述,同時表示這一數字並非獨立調查得來,而是“引用自《中國改革》2006年第一期”。

記者查詢了當期的《中國改革》雜志,在“讀者來信”欄目一篇署名“馬千裡”的文章《構建和諧社會:務必著力降低執政成本》中,提到“以2004年的數據估計,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記者隨后聯系安徽省政協得知,該文作者是安徽省政協委員、省國稅局原局長。但經多次努力,記者無法聯系上馬千裡本人。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