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澳洲回国的王馨平经过3年的学习,取得了专业会计专业以及MBA的硕士学位,双学位的“光环”使他对回国就业充满信心,但是回国已经8个月的他不但没有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甚至差距甚远,他已经由“海归”变成了“海待”。 |
【调查视点】
“海归”薪酬3000元向本科生看齐
去年夏天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佳佳在家做了一年的“海待”之后终于忍不住了,前不久找到一家企业做翻译方面的工作,月薪3200元。“在日本留学这么多年,回来还没有没出国的同学挣得多,都不用说多挣钱了,就连出国这几年家里给我拿的几十万元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挣回来。”张佳佳说,“这留学留得也太不值了。”
像张佳佳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今年年初,启德教育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在7000多名海归受访者中,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58%受访者的工作职位是普通员工,超过四成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归收入超万元。
目前,海归的起薪在3000元左右,这个薪酬预期与中国一般大学应届毕业生相差无几。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从此之后就没有去海外留学的必要了?“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孟庆伟对此说法给与否定。他认为,留学生既然在国外读了,就势必有他们独有的优势,就肯定会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带到企业中去。也许这种优势短时间体现不出来,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给予他们施展的平台,留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能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留学生数量相对过剩的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估计“十二五”期间,留学回国新增人员将达到50万人以上,这也预示着海归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海归们在“僧多粥少”的形势下就业压力加剧,薪酬预期不容乐观。“今后将有更多的海归挤进国内的就业群体,薪资预期越高越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愿意将月薪标准降低的海归也会越来越多。虽然从总体上说就业人群的薪资水平应该会逐渐上升,但一些不具备很强竞争力的海归一时间找不到理想工作,难免会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月薪预期值,所以不排除会有比此次调查显示的3000元更低薪资预期的可能性。”孟庆伟表示。
【就业单位】
学机械、制药等专业较好找工作
据相关数据统计,留学生回国后有近1/3的人去了大学或者其他科研机构。就业相对集中在生物工程、新医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
“学制药、机械、物理等自然科学的‘海归’相对容易找到工作的原因是他们所学的是操作性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包含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像MBA、EMBA、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这些专业的理论性较强,并且这些专业在中国的学校也都有。”孟庆伟说。
但据了解,多数留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时候还是会选择MBA、EMBA等这样的学科来深造,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就业的尴尬境地。而且,他们在实际应用上不及中国本土的学生更“接地气”。因此如果有出国留学并想回国就业想法的人,要以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内是否有市场为重要导向。
“一般女生留学选择商科的比较多,像会计、金融等专业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国内学习英语等纯文科的学生一般为了将来好就业,我们还会建议他们在出国后转专业,一般转为会计或者酒店管理等专业。而学理工科的学生相对来说回国后比较好就业,就会继续建议他们学习本专业。”王晶晶说。
虽然“海归”变“海待”的事实已经被人们所知晓,然而这丝毫没有减少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情。国内的学生仍旧迎着“海归贬值”潮逆流而上,争相报考国外知名学府。
“‘洋文凭’是金字招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更看中的不是兜里有几张纸,而是手下有多少活。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我们的用人标准。”沈阳浑南一家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负责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