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90后已成留学主力军:从要我留学到我要留学

记者 马丹

2012年10月31日09:38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刚刚过去的周末,多个留学展“抢滩”申城。记者深入“留学展包围圈”采访时发现,沪上持续多年的出国留学热,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首先,“90后”已成为上海家庭留学的主力军。其次,低龄留学人数明显增加,甚至有家长为5岁幼童规划留学。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以前出国留学大多由父母包办,是“要我去”;如今学生逐渐成为留学规划主导,变成了“我要去”。

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

在29日闭幕的2012中国国际教育展现场,复旦附中高二学生小陈先后与澳大利亚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资料、准备考试和专业申请,他都自己准备。我们家长只是做‘后勤’。现在的孩子特别有主见,不像从前‘家长说什么就做什么’。”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高级市场官员许珣对此也有同感,说近年上海学生申请出国留学时,很多家长都“缩在后面”。这些年轻人不仅对学校、专业有明确目标,开始自我规划时间也更早。“这届展览上就有不少大一大二学生早早来咨询,而且他们都有备而来,不像几年前由家长带来,毫无计划或对留学意向国一无所知。”

新回国潮“洋文凭”不再吃香

不过,“洋文凭”已不再吃香,求职并不易。最新披露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数据报告》显示,在新回国潮冲击下,逾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且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年薪不足4万元,67.2%年薪不足6万元。

“出国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更多体验。”和以前相比,“90后”似乎更注重留学的过程,希望通过留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薛说,自己更愿意把留学看成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到了国外,凡事都要靠自己。这段独立的经历能够让我更坚强。这比什么都重要。”高中生余凯佳告诉记者,学成后肯定“海归”,出国留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

(责任编辑:孟颖)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