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吴运铎新四军兵工厂发明抗日“大杀器”始末【2】

2012年10月24日09:17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现在的福缘寺是一座南北向的由前堂、大堂及五六间附属用房和围院组成的寺庙。除了一块镌刻着“新四军二师兵工厂旧址”字样的碑石,再没有任何当年的烙印。庙里有一位老妇人叫蒋凌云,82岁的她告诉记者,当时用作兵工厂的仙墩庙早已损毁,现在的庙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名字改了,规模也小多了。

而按照姜燕的考证,当年新四军用作兵工厂的庙,就在如今福缘寺院墙后面的土地上。一度有日伪军来袭击过,新四军边打边撤,在几公里外又建了一个兵工厂。不久,当敌人走后,新四军兵工厂又搬回到庙里。

蒋凌云说,她曾经在庙后的地里挖出过许多弹片、铁片什么的。两年前,她与另一位妇女在地里薅草时,一用力带出个小炸弹来。蒋凌云把小炸弹带回了庙里,用塑料袋一装就挂在了墙上,后来这个小炸弹被她转赠给党史陈列馆,成为珍贵的文物。

蒋凌云不知道,这个“小炸弹”,正是吴运铎在金湖兵工厂研制出的“终极武器”之一榴弹枪的炮弹。

武器研发 吴运铎在这里发明战场“大杀器”

金湖县档案馆的《金湖革命史料》一书,记载了吴运铎“在淮南战斗的岁月”。其中关于他白手起家发明武器的描述,非常传神。

“大杀器”之迫击炮弹

兵工厂转移到寺庙后不久,吴运铎接到了研制迫击炮弹的任务。“第一次试验,哑炮。他拆开炮弹检查,认为是炮弹直径过大,底火药成分不对。于是,他连夜重配底火药,修改弹体直径尺寸。第二次试验,炮弹发射出去了,但落地后并未爆炸。他冒着危险,从地下一尺多深的地方挖出炮弹,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检查,发现是信管里撞针弹簧太软,冲击力不足。改进后第三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大杀器”之定时地雷

接着是定时地雷。“定时装置是第一道难关。他按照炮弹延期信管的原理,把引火线加长,计算好时间后,再点燃埋进土里引爆。可一盖上泥土,引火线立即熄灭,此路不通。他又试着用一小段封闭的铁管,压进空气,再使空气慢慢泄漏出来,以延长发火时间,也失败了。后来,他又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定时,特地做了一只带开关的水壶,里面放满水,水上漂一块木板并安上一个电极,壶盖上安另一个电极,壶里的水滴完时两电极接通而引爆。这种装置还需要一个电雷管,他开动脑筋,将手电筒上的电珠磨出一个小洞,填进火药,再用纸贴牢。电珠接通干电池后,烧红的钨丝点着火药,成了引爆的电雷管。后因滴水装置计时不准,又不便于使用,再改用钟表发条来定时,定时地雷终于研制成功。”

“大杀器”之榴弹枪

1943年,他又成功研制出了榴弹枪。“大炮炮筒的材料是钢,但当时根据地仅有钢轨,无法制成炮筒。他大胆设想,用铁代替钢来做炮筒。炮筒内的来复线无设备加工,他做出一个橄榄形钢柱,上面刻出凹凸线,再把钢柱锲进炮筒,挤出又光又滑的来复线来。接着,用铸铁制作炮弹,用绸布缝成火药包以代替炮弹钢壳。终于做成射程远、威力大的榴弹枪。”

(责任编辑:姚丽娜)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