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首页|国内|国际|台湾|港澳|华人|评论|留学|创投|娱乐|文史|书画|旅游|视频|汉语|地方|论坛
海外网>>台湾

一别故乡64载,对岸的父亲终于“回”到平潭

2012年10月18日14:48            字号:

林辉华(左)、林辉铎兄弟跟随高雄市农业考察团来岚时的合影 记者 张冬梅 摄

回忆起父亲迁坟,林辉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记者 念望舒 摄

  落叶归根,回归故里。这句话用在林光香身上,一点也不为过。65年前,也就是1947年,林光香一人从平潭前往台湾做贸易生意,受当时环境影响,回不了大陆的林光香在台湾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生下林辉铎等四个兄弟姐妹,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在平潭早已育有林辉华等一子一女。

  2011年,在林光香离开平潭64年后,他的骨灰历经千辛,终归故里,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欢迎,这让来自海峡两岸的兄弟林辉华、林辉铎热泪盈眶。

  15日,林辉华、林辉铎二人带着台湾高雄市农业考察团来到平潭,记者采访了他们兄弟俩,听他们讲述这割不断的亲情故事。

  故乡一别64载, 海峡再深也阻挡不了亲情

  时光倒退回65年前,因为家境贫困,没有出路,林光香和妻子王其玉只好带着只有4岁的林辉华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乘船去台湾做贸易生意。

  林辉华回忆说,当时在途中,遭遇风浪,差点葬身于台湾海峡。然而10个月后,平潭的亲人捎来消息,祖母病重。不得已,王其玉便带着一对儿女回到平潭照顾老人。不久之后,平潭解放了,海峡两岸从此隔绝,直达父亲去世,都没有再回到平潭的家。

  由于林光香杳无音讯,家庭失去依靠,整个家是家徒四壁,十分清贫,连林辉华理发的钱都没有,惟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帮别人打渔得到的微薄收入。日子虽苦,但王其玉却没有任何怨言,一直照顾着兄妹二人。

  王其玉当时只有24岁,此后也未改嫁,带着年幼的一对儿女开始了打拼。“当时村里人知道父亲在台湾,我们家人常常受到歧视,母亲则像个男人一样撑起了这个家。”林辉华说。为了林辉华兄妹二人,王其玉讨小海,干农活,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比男人差。王其玉甚至被评选为全县劳模,附近的几个乡村的村民对她印象都很好。

  林辉华知道父亲在台湾无法回来,想父亲的时候,就看着远方的海。“直到上世纪70年代,父亲托人从香港传来音信,父子这才联系上。后来就一直保持着联系。那时通讯也不方便,记得有一次在广州,父亲从印尼打电话过来,打了几个钟头,都连接不上,我妹妹只叫了一声爸爸,电话就断线了。”林辉华说。

  父子俩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日本。这时已是1972年。林辉华从香港转机到日本,而林光香从印尼飞到日本与其见面。也正是这次的见面,由于林光香的身体一直不好,林辉华从此就在父亲的印尼工厂里帮忙打理日常事务。林光香在印尼的时候,就常常私下对林辉华说,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以后他要回到故乡平潭。

  与林辉华见面后,林光香便把他的照片带回了台湾,给他在台湾的妻儿看。

  说起那一次,林辉铎说:“在上初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父亲在大陆有家庭,还有一对儿女。就连我的母亲也不知情,直到父亲那次带回一张照片,指着照片上一个瘦高的男生对我说,这就是我的哥哥,我当时无比惊讶。”

  “那时候我还小,我没有多大感觉,可是我母亲的反应十分强烈,她原来是千金小姐,突然知道这个消息,有点难以接受,然而因为当时历史缘故,这种事情在台湾也很多,我们也就慢慢地释怀了。”林辉铎回忆道。

  从那时候起,林光香就一直给台湾的儿女们输入故乡平潭的概念,给他们讲发生在平潭的点点滴滴。因为父亲的缘故,林辉铎从小就有一股平潭情结,一直想象着故乡平潭的样子。

(责任编辑:赵鸣飞)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视频 >

  • 珠海航展空中献技珠海航展空中献技
  • 太平洋上空日全食太平洋上空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