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同比上涨1 .9%,较上月回落0 .1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继7月份之后,C PI同比涨幅再次回落到2%以内。分析认为,尽管当前物价上涨压力已经出现,但是至少在年内C PI涨势都可能较为温和,这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带来了空间。
从9月份C P I的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与非食品价格涨幅出现反向,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较上月回落1.3%,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创17个月新高。其中,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涨2.3%,同比跌幅收窄,粮食价格环比、同比均有上升;受双节因素影响,衣着、娱乐教育等细项环比均有较大程度上涨,交通通信价格跌幅收窄;居住类价格已连续三个月上涨,服务价格同比涨幅2.3%为年内最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认为,9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主导的新涨价因素较8月上升1.34个百分点,而翘尾因素大幅下降约0.47个百分点,使得9月C PI同比出现下滑。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今年以来“低通胀”的态势基本可以维持到年底,甚至明年上半年。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尽管CPI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出现反弹,但是考虑到经济仍在趋势水平以下运行以及食品供应充足,未来的通胀水平仍将保持温和。这给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创造了条件。”他预计,中国未来还有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人民银行也会继续运用数量型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CPI再次低于2%表明国内需求仍保持在较为疲弱的水平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