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中国购买力造欧美"黄金周" 巴黎LV排队99%是中国人

2012年10月12日10:31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资料片

资料片

资料片

中国银联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8天“超级黄金周”中,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33%,部分国家和地区银联卡交易额呈数倍增长。当不少人还津津乐道中国的“血拼族”制造出“欧美黄金周”时,一则新闻破坏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法国奢侈品品牌Zadig&Voltaire宣布拒绝接待中国顾客。在时尚的外衣下,国人开始审视自己对奢侈品的热情,对奢侈品日趋理性的态度反映着商业的本质和对品牌消费的量变到质变。

在巴黎LV排队的99%是中国人

从欧洲回国二十多天了,济南市民王女士依旧沉浸在满足感中。她此行收获颇丰,一个普拉达包,一个LV包,外加一套雅诗兰黛化妆品。和国内的价格相比,省去了小一万元人民币。朋友在QQ上询问她此行的感受,她心情愉悦地在电脑上敲出了几个字,“买了2只包子。”

在巴黎春天,王女士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所到之处都是同胞熟悉的面孔。在排队三小时买包的时间里,王女士丝毫没觉得无聊,用她的话说,排队的99%是中国人。

王女士并不是唯一的奢侈品爱好者。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8天“超级黄金周”中,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33%,部分国家和地区银联卡交易额呈数倍增长。

强大的购买力,使欧美商界将中国游客视为“救星”。记者曾在巴黎春天里见到,凡是中国人喜欢的奢侈品品牌专柜上,都配备一名会中文的华裔销售人员。就连威尼斯的百货店为了吸引中国人购物,都在店门口贴上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字条。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却固执地表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色”。他们似乎只在服饰、化妆品、手表等个人用品上扎堆“赶集”,对于国际上奢侈品中的艺术品、高级旅馆、房屋、汽车、合家旅游等兴趣缺乏,豪华的法国大餐更提不起他们的胃口。

有数据显示,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在中国,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消费的情况屡见不鲜。从社会的财富占有规律来说,40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但是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

“礼品化”的倾向无疑是中国人情社会的真实写照。虽然“提着空箱子出境血拼”似乎已成了中国人出国游的最大特色,但跟日本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的名牌商品回国内转手率极高。中旅导游梅先生说,中国游客买的东西有的送礼,有的是帮朋友代购,真正自用的,也许只有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