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电(张允辉 黄涛 张新龙摄影报道)梦鸿是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人。原名郭冰,生于1971年,陕西高陵人。现为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榆林学院教授,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在高陵人称高陵大X。高陵大X,是有来历的。老早,泾惠渠水到了高陵,朝廷有法令,每亩粮税,水地两斗,旱地一斗。实际上在这以前,高陵的水、旱地都是亩税两斗。所以新法令下来也没有人去争究。普遍认为有争究的啥哩,你多少、我多少,吃亏、占便宜又不是一个人的事,所以心里也都很安然。于是邻县的人就说高陵人大X。本来的意思是高陵人皮厚,宽厚,有背头。好好的一句话,传着传着就变味了。意思是拿的大,憨娃,诌得很。
其实,梦鸿的X并不大,只是头发长,加上懒于收拾,又不善梳理,迟早都是拿手刨几下,像鸡刨窝,出一截子,入一截子,蓬乱得如老鸦窝,就显得大了。和梦鸿交往,看上去很随和,就是有点邋遢,皆源于他不修边幅,浪漫得衣着不整,懒于讲究,几天不洗脸,来人了,就像猫舔脸一样,用手抹几下,就和你随意地东拉西扯,尽谝些画坛的奇闻轶事,尽管有些是笑话,但都与画技有关。听后,细细品味,其教益是非常深的。说到得意处,梦鸿就吐吐舌头,舔舔嘴唇,嘿嘿地一笑,暴露出他憨厚的特征。梦鸿原名郭冰,这名字就有些冷,冷不丁地执笔涂彩,一弄就是几十年,把艺术当成生命的寄托,全凭灵性和对大自然的体悟。在摸索和思考中,探究画理,技进于道,把花鸟活化进片纸尺幅,将自然之秀色纳于斗室几案。再经过吸收消化,达其性情,成万千气象。
梦鸿,是画之落款用名,取追梦于鸿鹄之志意,抒其抱负,达其追索,雄心是燕雀不可比。说是志之巧合,也是追摹之必然。在梦鸿临习名家的坎途中,独服膺徐氏悲鸿,且悲鸿风范及画意又常入梦中,故舍去真家姓名,取号梦鸿。
古人曾感叹西北的苍茫博大,粗犷豪迈,亦频咏泾渭关陇之钟灵毓秀。养育了大千花鸟万物,孕育了奇山秀水。梦鸿遍涉山川,临水摹写,寻踪花鸟之自然神韵,收拢于画稿之中,再细心揣摩,进行创作。偶见《怀素自叙帖》语“恨未能远睹”忽有所语:要想学画有成,必与名家名作直面,方能大进。即带着三十余幅习作赴京,怀着真诚的心敲开了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的门。或许是苍冥之助,或许是真诚所动,廖静文先生接待了他,并慨予指授,又介绍他拜会了中国画研究院刘勃舒院长。从此,梦鸿如良骥得途,真正地走上了绘画之路。
后几番求学,进高深庙堂,拜贤达为师,尊前辈为父,虚心就教,苦诣经营,渐达妙境,为画坛众师所赞誉,有新秀、劲旅之称。因而玩进了西安,玩到北京,还真玩出了点名堂。等再回高陵,已到了收获的季节。
回到高陵,梦鸿是不轻易凑热闹的,蜗居斗室,彻昼终夜地描绘着心画。几长时间不见面,露了脸就是一脸倦意。画台上、墙壁上却摆放、挂贴着漂亮、鲜活得叫人眼热的花鸟画。那种大气,那种挥洒、灵动的感觉,那种个性特征的张扬,那种有类无比的造境,水、墨、色彩的有机互渗,参差有序,浓淡浸润,色彩的晕染映衬,以及画面中表现出的乐观向上、充满生机的意象尤为强烈。使读者在看人与赏画中的感觉形成强烈的对比。人是粗点,心却表现在绘画艺术上细得、丰富得、澎湃得不行。原来,梦鸿将生命的活力和机敏,悟性和灵气,全身心地倾注在了画面之中。
梦鸿,在高陵是条虫,准确地说是泥地里的蚯蚓。他不张扬,不拿大,是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的尊重。沉积于泥土之中,精心地构筑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画笔织结着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美好的向往之锦,使作品在悦己、悦人、平和社会中达到文人画的中和境界。
出了高陵,梦鸿却是一条龙,在很多光大的场面成为焦点和话题的引发者,被业内人士给予很高的评价。一是广结人缘,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气的场,并且很多是能数得上的腕级人物。二是画技的长进有飞跃之势,娴熟得已形成自我面目,基本摆脱了描摹前贤的窠臼,画得出,立得住,有个性,成风格,使很多业内高手大加赞赏。
绘画本为艺术,尤其当今画家比比皆是,要从中冲出一条路,并非易事。而梦鸿坚信艺术永远是艺术,真正的艺术在历练之后。他坚持下来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梦鸿之牡丹,可以说正在成熟期,各具姿态、色彩变幻,有的临风怒放,生机勃勃;有的迎日绽放,娇美争奇、意态祥和;有的暗香浮动,惹得蜂蝶蹁跹;有的凌霜傲雪,红装素裹。曲尽四季牡丹之风韵、神彩。在水墨、色彩的浓淡变化中,显出中国画的基本精神。梦鸿的绘画艺术,在对自然的微观观照中,细细地体察各观照物的自然特征,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所反映的自然状态,是经过思考,进而转换为笔墨的表现意识,在情感思维的趋使下,形成达理写意的人文观照体系,进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几片竹叶、一束草、一蓬花、一丛绿叶,花的鲜艳水灵,蕾的含苞胀满,枝的劲挺,叶的厚实柔美,以及倾注于画面强烈的生命精神的张扬,显出笔墨色彩在互配、穿插、远近叠压、浓淡相衬、水墨晕染方面所达到的传神功力。
梦鸿的小品,更有一番韵味,小尺幅大意境,玩的就是水墨精神,看似速素的几笔,却是精心佳构,蜂竹、小鸟、紫藤的点缀尤能提味。
国画艺术,存在着很深的诗意性美学特征的意味。光影、色彩、阴阳,浮深浓淡、远近层次、绘画元素的肌理表现,既富有传情达意的形象特征,又有抽象的理性的表现,亦符合中国画传统的完美形式。此番境界的表现,通过作品的表意信息,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生活,对存在现象的深刻认识,用笔墨表现出来,而又反映出中国画的美学内涵,正是梦鸿在绘画实践中,努力探寻的目标。
就目前来说,对梦鸿的绘画艺术定位,为时尚早,但是从诸多的艺术前辈对梦鸿的寄语和教导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梦鸿的厚望。
我真没想到你的作品还真可以,在创作上也可以看出还有一些想法,难怪你对绘画有如此追求的心愿,可喜。
——刘勃舒
梦鸿作品大笔纵横,在传统的基础上,能倾注现代的审美感觉。
——刘大为
梦鸿,你的画笔墨功夫真不错,还要到生活中去创造自己的艺术。
——刘文西
梦鸿的画,用笔、用色上都还不错,花画得好,这些小虫要多看齐白石、王雪涛的。
——王培东
梦鸿的画“动静结合,不死板,对用笔中的刚柔、虚实、强弱要掌握,要‘取法乎上’,要有‘抱翁’的精神”。
——霍春阳
梦鸿作画很大气,笔墨淋漓,生意蓬勃,要把基本功做扎实了,前途无限。
——姜宝林
梦鸿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有了一点影响,我内心感到十分的高兴,高兴的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拜访老一辈书画家,直到现在仍然谦虚地练习书法,钻研绘画。当然,这仅仅是艺术生涯上迈出的第一步。我衷心期望梦鸿能够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勤于研究、勤于探索,能够走出陕西、走出中国。
——钟明善
用食桑结茧、成蛹化蝶来概括梦鸿的艺术道路,是比较准确的。尽管梦鸿还很年轻,今后的艺术旅程还很长,但是取得的成绩确实是斐然的。
可喜的是梦鸿在一片赞誉声中,没有泯灭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当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总是有大的善举。“非典”、“水灾”、“地震”,每一次赈灾,他都要捐出十余幅作品,将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灾区人民以回报社会。
作品《风流千载 风韵千古》被刘少奇纪念馆收藏。梦鸿作、钟明善先生题款的《松鹤延年图》,在恭贺霍松林教授80寿辰时,获得极高的赞誉。
他的画被日本友人福田康夫(日本前首相)、金泽子卿、松浦幸雄(日本高崎市市长)、上佐寿南(日中协理事)以及我国台湾的陆炳文(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收藏。2009年,应日本高崎书道会之邀到日本访问交流。
梦鸿靠一支画笔闯荡在画坛之上,用生命苦苦地追索着艺术的真谛,逐渐地进入其精深妙境。
话语至此,我们期待着鸿鹄的翱翔,以悟道的精神进入绘画的自由王国。
画家梦鸿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