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1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10月11日电(财经频道 种卿) 今年中秋、国庆为期8天的“史上最长黄金周”已经结束,“天时、地利”的出游利好政策让这个黄金周火爆异常。据悉,双节期间国内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出行,本想拥有一段幸福旅程的他们,却在以“拥堵”为主旋律的中国式休假中苦苦挣扎。国民在公共节假日的集中出行,正是暴露了平日里国内带薪休假制度的不完善。
带薪假难控 国民出游仍扎堆
在刚刚过去的“最长黄金周”,国内多个热点景区在长假期间持续爆满,纷纷迎来史上“最热黄金周”。不同以往的是,除了连休8日的“天时”作美,在“十一”前夕推出的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的“地利”,更是催热了自驾出游市场。
据全国假日办最新相关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国内游客总量创历年新高。
《光明日报》10日报道显示,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2日的上岛游客突破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东岳”泰山在长假期间共接待进山游客36.5万人,同比增长25%,创造了黄金周制度实行14年来的最高纪录;南京中山陵的游客接待量最多时超过最佳接待量10倍以上。
与此同时,出游人数创下新高,拥堵现象也在刷新纪录。万里长城成了“万人长城”;华山景区惊现万人滞留山上事件。除了放假时间长,出行成本的下降也是今年黄金周旅游市场格外火爆、拥堵异常的原因之一。
自从将“五一”长假缩短之后,很多旅游需求都集中在“十一”长假释放。黄金周制度实行至今已有13年,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黄金周必堵,但是许多人却又前仆后继,这是因为除了国庆黄金周,平时没时间旅游。春节长假要回家过年,端午、清明、中秋假三天太短,对旅游的刺激不明显。
不难想象,随着假期延长、高速免费以及景区门票降价等政策的利好,“黄金周”对于国人的意义似乎越来越局限于旅游出行。人民网9日的报道就曾指出,“黄金周的负面作用已经超过了它原有的意义。”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夏林根表示,现在更应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工薪阶层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来安排旅游,让这些旅游资源可以更加细水长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