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反应]
学子抱怨,校长发帖安抚
“为何一拆了之,而不平移保留下来?”毕业于武大的朱焕桓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他认为即便将来原址复建,历史的传承中断了,少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体现。上海的一座容纳700人的戏院在遭遇拆迁时都没有被拆除,而是整体进行了平移保存,何况一座小小的牌楼,成本也不高,技术也可行。“要说拆除重建,故宫也可以拆除重建啊。”朱焕桓说到激动处有些伤感。
“没有文物价值,不值得平移。”武汉大学基建管理部规划与土地管理办公室主任胡骏回应称,武大最早的牌坊,位于街道口劝业场的民国老牌坊处,为木制结构,建于1931年,仿北方牌坊式样,四柱三间歇山式结构,琉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古朴大方。那时,该处是一片开阔地,木牌坊建成次年,就毁于龙卷风。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随着时代变迁,武大民国老牌坊渐渐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包围,留在劝业场;而武大的大门,也退回到现在所在的位置。
1992年,为迎接建校100周年华诞,武大以民国老牌坊为蓝本,开始兴建新的大门牌坊,于1993年教师节前建成。此次拆除的,即为此牌坊。“仿造的牌楼,区区20年,不属于历史保护文物,没有任何文物价值。”
胡骏介绍,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于今年6月20日开工,预计明年10月竣工。届时,新的校门牌坊将于该校120周年校庆前在原址稍作后移重建,规划方案正在广泛征集国内外专家和广大校友的意见和建议。
昨天下午,牌坊被拆除后,武大校长李晓红在珞珈山水论坛上发帖《关爱学生是学校的天职》表示:“现在的大校门根据规划要拆,但要在附近重建,不是拆了就没有了。最老校门附近市里答应给予整治,还武大的历史风貌。大家不用担心,您会找到自己心爱的校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