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公布 金融风险要实现总体可控

2012年09月18日11:18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昨天,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共同编制的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公开发布,规划提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明确提出了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的目标。

健全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

规划明确提出了“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的目标:要求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水平保持较高标准,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证券业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不断健全。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分析,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关键依然是发展,既要搞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改革,让商业银行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要推动金融解放,让多种金融形式得以共同在阳光下运行,并施以常态化的监管。“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平衡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与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目前,我国正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步建立起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市场化定价机制作用增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规划进一步提出,我国将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说,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主要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由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对普通居民来说,短期内可能存款的利率将上升,但长期将趋于稳定;对企业来说,贷款的利率也将出现变化,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弱化新股审批探索国际板

对目前投资者担忧的股市扩容问题,规划明确: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规划还提出,我国将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继续发展货币、外汇和黄金市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等。同时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

宏皓表示,只有上市公司持续成长,持续创造财富,股市才会有可持续的大牛市,投资者才能通过长线投资在股市赚钱。  

(责任编辑:王昕)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