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7日09: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强调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
在今年的开学典礼演讲中,像“根叔”一样,有多位校长都谈到了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据报道,“根叔”对“自由发展”的表述是这样的:在大学的自由发展意味着“成为你自己”。“但‘成为你自己’绝不只是有好的成绩,这意味着你要有自由意志,要有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某种工具,而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这样你们才能成为有活力、有创造力、有鲜明个性的人。”
他还在演讲中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表述“大学就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表达”称,华中科大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们自由发展。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在微博上感叹道,在今年众多的大学校长毕业演讲中,唯有陈吉宁校长告诫学生要“不唯众、不跟风,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具有从容地行走在无人知晓的荒原上的勇气”。王旭明说:“陈校长一席话值得所有大学生记住,当下稀缺几无呵!”
8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陈吉宁再次冀望新生们“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这种表达与1个月前的演讲内在精神相贯通。
他说:“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孔子和蔡元培被校长们引用最多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大学校长演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有人在总结成功的校长演讲所需要的技巧,比如加入动人的回忆,新潮的语句,善于引经据典,增强演讲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等等。
记者特意留意了校长们引经据典的情况。这一次,上海的两所大学——复旦和上海交大又出现了相似性。
以引用的文字数量论,复旦的杨玉良校长引用的最多,光引用蔡元培的表述就多达4处,最长的一处达300余字。杨校长自己也称,他的演讲“更主要是引用先贤们的话。我认为他们说得都很精辟,毋须太多的诠释。”
以引用来源论,上海交大张杰校长走在了前面,一共有11处,古今中外都有涉猎。比如,他从《易经·泰卦》中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来阐释校名的由来,以美国著名思想家艾伦·布鲁姆的“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来阐释什么是大学,演讲末尾,他更是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描述他对大学教育的最高向往。
陈吉宁也引述了多位名人的表达,如曹禺、陈岱孙、季羡林、朱镕基、陈寅恪、杨绛、钱钟书等,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是清华大学的校友,既无古人,也无外人,展现了清华人才之盛。
从被引用的名人来看,孔子和蔡元培是被引用最多的。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从古到今最被推重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因改革北大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基础,他对大学功能和定位的认识如“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等,经常被引用,可以说是对“大学是什么”最经典的论述。(记者 叶铁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