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美国只靠军事手段遏制不了中国发展

2012年09月07日10:32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美国联合亚太20余国举行环太平洋2012军演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9月6日文章,原题:希拉里忽略中美新竞争关系痕迹

希拉里的中国之行彰显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的固有挑战。如今,中美两国在许多重要领域相互竞争。随着中国继续朝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方向急速前行,全球政治体系的整体局势正经历重大变化,且通常伴随着美国影响力受损。

中美双方必须谨慎应对以免重蹈昔日全球大国的覆辙。两个经济上相互依存并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发生对抗的内在风险太高。中美保持良性竞争,才符合两国乃至全人类利益。幸运的是,尽管双方言辞激烈,但经济和军事的基本层面均指向长期均势和竞争性稳定。

随着中美两国争夺影响范围,未来将出现更加微妙的冲突,尤以经济资源为主。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在过去10年比美国表现得更为巧妙。就在北京集中精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时,华盛顿正花大钱忙着在全球各地打造和维持军事基地。这两种投资策略的收益对比明显,美国部署常规军事力量对中国几乎没有起到战略制衡作用。

那么,美国为何决意对中国实施永无用武之地的昂贵包围战略?部分答案在于过时的世界观,但国内政治是更大的诱发因素。美国两党都不能承担在中国面前示弱的代价。中央王国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向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尽管中美对抗仍是严峻事务,但竞争将仅限于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军事赌注实在太高。两军的姿态都主要用于应对国内呼声。有积极的迹象表明两国有望发展为友好对手。首先,除朝鲜战争外,中美两国相互敌视的历史并不多。其实,两国有相当长的合作抵抗外部威胁的历史,如日本帝国主义和苏联等。其次,两国民众普遍友好。在更实在的层面上,中美两国经济上相互依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个大国都已获得核制衡能力。

华盛顿“转向”亚洲的做法是一种过于倚重军事化手段遏制中国的地区性策略。这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因为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亚太地区,而是将扩展至全球。如果华盛顿希望在21世纪保持竞争力,美国领导人必须摘掉已经过时的军事有色眼镜。除激怒日益强大的中国并使其民众团结一致抵抗感受到的外部威胁外,美国向亚洲“转向”起不到多少作用。希拉里在北京受到的绝非友好的接待是对美国的一个提醒。只有当两个大国相互敬畏和彼此尊重时,才有可能形成一种友好的竞争关系。▲(作者布伦丹·奥赖利,王会聪译)

(责任编辑:云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