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戛纳不只是卖场与秀场

叶匡政

2012年05月28日10:07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第65届戛纳电影节闭幕了。其实这原本是一个严肃的电影节,一直被视为电影节的艺术之王,在电影进程中,它提供的电影艺术坐标也最为严谨。但现在对大陆影人来说,似乎却不是这样。

戛纳电影节对华语电影的关注与评价,一直还是很客观的。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曾获金棕榈大奖,其后王家卫凭《春光乍泄》、杨德昌凭《一一》获过最佳导演奖,获过评委会大奖的有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王小帅的《青红》,葛优和张曼玉获过影帝和影后,应当说,戛纳对发掘有艺术价值的华语电影功不可没。然而,华语电影已连续两年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了。

虽无电影入围主竞赛圈,但并不影响大陆明星们对戛纳的追逐与蜂拥。在大陆电影人眼中,戛纳不过是一个在红毯作秀、在浪漫情调中游玩的胜地,特别是对那些爱打国际明星牌的女星来说,尤其如此。从早年的巩俐、章子怡,到后来的李冰冰、范冰冰。不过今年章子怡变得有些内敛低调了,虽说有电影《危险关系》入选导演双周单元,却并未现身戛纳。倒是范冰冰,时刻不放弃塑造自己国际影星形象的机会。先是在戛纳机场,穿一身像病号服的竖条纹衣衫,赢得了“深井冰”的名号。其后又在红毯上,大秀唐代垂鬟和有唐代风格的礼服“瓷装”,被现场主持人误认为来了位日本明星。范冰冰连续3年戛纳走秀,其实并不意味着戛纳对她演技的认可,不过是受赞助商欧莱雅的邀请,扮演的只是商品的一个活动广告位。

对大陆影人来说,戛纳除了是广告的秀场外,还是一个吆喝的卖场。比如《画皮Ⅱ》、《十二生肖》、《大武当》、《富春山居图》等电影,目的都是为了到戛纳吆喝一嗓子,期望能给国内市场加点分。像亮相戛纳的明星杨幂,是为《画皮Ⅱ》、《大武当》两部电影的宣传站台。所以,戛纳电影节的现场,倒是处处张贴着中国电影的广告。华语明星们似乎不去戛纳镀层金,在国内宣传都无法张口,其实他们不过是花钱到戛纳买排场,这些电影根本入不了戛纳的法眼。

人们都说戛纳如今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其实这只是在中国电影人的眼中。因为在秀场上的服饰和首饰,会被媒体和公众关注,一些奢侈性品牌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对于中国的电影人来说,这显然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不恪守一个电影人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尊重,不努力地去创新电影语言、精进电影艺术,只是一味看重明星所带来的商业效应,这种电影氛围只会使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准每况愈下。

戛纳电影节之所以被视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就是因为它早已成为展示世界电影艺术活力的一个窗口,也正是这份坚守,使它在很多电影人的心目中,足以制衡奥斯卡的评奖标准。这也是戛纳成为电影人荣耀的核心所在,它代表了对电影的一种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中国电影人如果只是把戛纳视为秀场和卖场,其实不仅是对戛纳这个艺术圣地的不尊重,也是对电影艺术的亵渎。让那些活动的人体广告尽可能远离戛纳吧,请对电影艺术多一些尊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5月28日   第 07 版)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