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25日09:40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5月中旬,从美国纽约州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位于该州的柯达公司总部地下室内曾放置一座核反应堆长达30余年,反应堆含有大约1.5千克浓度为93.4%的高浓缩铀。
按照柯达的说法,这种叫做“锎中子通量倍增器”的核反应堆,用途是测试“中子射线照相技术”,为研制用于医疗化工的感光材料奠定基础,这种照相技术与我们经常接触的X光照相类似,主要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大型钻井平台等金属构件的探伤和疲劳损害检测。
为什么如此危险的装置可以在公众眼皮底下隐藏30余年,直到2007年才在联邦机构的帮助下拆除,而整个过程连当地政府也不知情?如此的危险装置为什么没有特别的安全警卫安排?在美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危险装置公众不知情而又被政府“遗忘”?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回到那个“核疯狂”的年代。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核电站等民用核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恋上“核”,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政府不断设计军用核潜艇、核轮船、核飞机,甚至核卫星;科学家设想利用“核弹”开凿运河、围堵黑海、融化北极冰等;企业设想将核反应堆引入家庭,满足人们的日常能源需要;不少民间的“核发烧友”和“核反应堆俱乐部”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动手组装“核反应堆”。不过,这些反应堆基本都是所谓的“核融合反应堆”,辐射剂量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