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23日15:47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湖南省桃江县今年5月12日遭受洪涝灾害,对于直接经济损失,县民政局的数字是1800万元。而防汛办向媒体提供的灾情汇报材料却说是8900万元,被当地媒体发现暗含“水分”
倒塌房屋226间,损坏房屋52间,直接经济损失8900万元……
这是湖南省桃江县今年5月12日遭受洪涝灾害灾情汇报材料中的一组数据,此汇报材料由桃江县防汛办向湖南省当地有关媒体提供。
然而,这份汇报材料如今却备受质疑。因为有湖南媒体记者在之后的采访中无意发现,这份灾情报告描述的情况和当地实际受灾情况大相径庭。
“因为新闻单位要得急,所以这些数据都是在一夜中估算统计出来的。”面对质疑,当地官员作出了这样的回应。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桃江县是否虚报灾情还未最后定论,但灾情报告中出现大量的“水分”,背后暴露出的是少数基层单位借灾套取资金的趋利心态和灾情评估核查体系的不完善。
媒体发现虚报端倪
“如果自己不去核实一下,肯定会报道出一篇假新闻。”湖南某媒体记者张明(化名)不经意间成了一名打假记者。不过此次打假的对象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虚假的灾情报告。
5月12日,暴雨袭湘。地处湖南省中部偏北的桃江县也遭遇了连续不断的倾盆大雨。桃江出现今年首次超警戒水位洪峰,流量4040立方米/秒,水位呈持续上涨势头,该县许多乡镇受灾。
为及时了解各地的受灾情况,湖南各大媒体都派出记者深入到各个受灾地区了解情况,而张明就是其中之一。
5月13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奔波,张明从长沙赶到了益阳市桃江县。桃江县防汛办主任刘卫红接待了张明,并给张明提供了一份《桃江县“512”防汛抗灾情况汇报》。
这份汇报材料显示,5月12日,突发的暴雨,使桃江县受灾严重。经初步统计,该县武潭、马迹塘、鸬鹚渡、三堂街、大栗港、乍埠等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洪水冲毁渠道105公里、河堤74公里、塘坝127处。倒塌房屋226间,损坏房屋52间,直接经济损失8900万元……
“桃江县防汛办提供的灾情汇报材料把我吓了一跳,没想到受灾这么严重!”张明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灾情,张明决定深入到受灾严重乡镇进行采访。刘卫红当即建议他到鸬鹚渡、大栗港和马迹塘等乡镇去看看。
“刘卫红当时对我说,上述乡镇受灾比较严重,倒塌了很多房屋,所以,我首先来到了鸬鹚渡镇,没想到却有了意外发现。”张明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能不能找一户房屋倒塌的现场,让我拍个照片。”
“我们这里没有倒房啊!到哪里去找?”
这是张明和鸬鹚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句对话。对于张明的到来,鸬鹚渡镇政府深感意外。
在随后对大栗港和马迹塘等乡镇的实地采访中,张明发现,这些在该县防汛办眼里受灾严重的乡镇,灾情却没有他们描述的那么严重。
细心的张明还发现,防汛办汇报材料中所提到的当天的降水量也与桃江县气象局提供的降水量有出入,防汛办有明显抬高降水量的嫌疑。
“我当时就怀疑桃江县防汛办可能是在虚报灾情,所以再次就灾情情况向刘卫红核实,可刘卫红认为,这种上报情况和实际灾情有出入也是正常现象。”张明说。
一夜估算出近亿元经济损失
那么,5月12日,桃江县汛情到底怎样?法治周末记者在桃江县进行调查。
“家门口5米宽的小溪,平常水不大,5月12日的一天大雨,溪水一下子上涨到了两米多深。”桃江县马迹塘镇百合村一王姓村民对记者说,那天降雨确实很大。
这位村民还透露,当天村委会还在广播里通知所有的村民注意防范暴雨,但该村一名肖姓女村民还是不小心跌落到湍急的溪水中溺水身亡了。
对于当天桃江县的汛情,益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桃江县上报的情况在益阳水务网上也发布了消息。5月13日,益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第22期《防汛抗旱简报》对桃江县5月12日汛情情况进行了描述。简报显示,受柘桃区间强降雨和柘溪水库下泄的共同影响,5月12日20时07分,桃江出现今年首次超警戒水位洪峰,流量4040立方米/秒,水位呈持续上涨势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