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台儿庄战场斩不断的邮路:邮差穿梭于枪林弹雨 

2012年04月25日17:08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民国初年停靠在济南邮局的邮车。

山东邮区轮船邮路。

4月8日是台儿庄大战胜利74周年纪念日。1938年的3月至4月间,中日两军曾在鲁南重镇台儿庄一带展开了激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灭敌军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而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与抗日将士一同坚守的,还有从未停止的邮政业务。正是这条斩不断的“绿色通道”,对维系战区通信、安抚前线将士、鼓舞后方民众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邮政”二等邮局

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所以被称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是因为地处要塞,便利的交通又促进了商贸业的发展,也使得当地邮路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忙。明万历34年,在泇运河的开凿开通过程中,总河侍郎曹时聘便在台儿庄设立水驿。1899年7月,台儿庄大清邮局成立,有信差1人,邮差3人,办理平信、印刷品、包裹等收寄业务。1910年,这里开办汇兑业务,设涧头集、泥沟、马兰屯、红瓦尽屯代办分局,出售邮票,代寄平信。台儿庄作为镇江总局所属的分局,邮件主要通过客船代运,每天镇江总局通过轮船,再转发民船将邮件传送到台儿庄,此处便成了沿运河干线邮路的重要节点和苏北到山东重要驿路的一环。在民国时期,这里的邮政通信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地邮政局被定为“中华邮政”二等邮局,除沿袭“大清邮政”时期的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汇兑等业务外,陆续开办了多项新业务。而1912年台枣铁路通车后,台儿庄邮局的邮件运输委托铁路办理,先后开设台儿庄——宿迁、台儿庄——潍县的邮差邮路;1934年潍徐公路通车后,邮件也开始由汽车代运,陆续开通台儿庄——徐州、台儿庄——临沂委办汽车邮路;与此同时,“大清邮政”时期开通的途经台儿庄的水路邮路仍在使用……多种邮件运输手段的应用,使台儿庄与山东及全国各地的联系愈加紧密。1935年,台赵铁路(连接台儿庄与江苏邳州赵墩的铁路)通车后,南北商家云集台儿庄,邮政通信业务十分繁忙,月出口函件曾高达9400件,包裹月收寄量达300件,到达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鼎盛时期。

军邮与普邮密切配合

台儿庄这样畅通的邮路,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未曾被“斩断”。

战争年代,军邮不可或缺。敌我双方鏖战中,邮路能否顺畅地连接战场内外、保持前后方信息的顺利传递,对把握战机、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便于当年8月在战事涉及的各地设立军邮机构,以便为作战部队和参战官兵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而这些服务就在1938年进行的台儿庄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战事已使台儿庄的邮政事业遭受了严重损失。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盛成曾以31师战地记者的身份亲历了台儿庄战役,在其所著的《盛成台儿庄纪事》里就有关于战斗结束后邮局状况的记载:“进台儿庄西门……眼前是一幅焦土抗战的画图。……全城只有两间完整的房屋,左为邮局,右为峄县政府驻台办事处,曾在此陈列战利品。”

然而,由于战前有良好的发展,战争打响后,当地军邮仍能与普邮密切配合,以快信或航空邮件的形式,将重要信息在各级军事机构之间快速传递,准确、安全地送达一份份航邮代电、快邮代电。

可战火中传递邮件谈何容易。在20世纪80年代举办的“台儿庄大战目击者座谈会”上,当年进城送信的邮差蔡润荣就曾回忆,台儿庄大战打响之后,邮局员工仍然冒着战火,往来城内外,收寄、投递邮件,他们因此被特许进出城门。当时万家粮店主人毅然毁家纾难,打开仓库,运出粮包,供31师186团垒筑街头工事。在激烈的巷战间隙,邮差蔡润荣冒着危险回到城内送信,看到巷口用花生包堆砌的工事在战斗中遭受猛烈枪击,花生米四处遍撒……就是在这惨烈的交战中,他们鼓足了勇气,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中,成功完成了一次次投递。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