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9家航企亏损117亿 三部委商讨航运“救市”措施【2】

2012年04月09日16: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缘由

灾难性的运力过剩

需求方面并不是导致航运低迷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1年世界散货的海运需求增长5%,其中进口铁矿石6 .8亿吨创历史新高,增长11%;2011年沿海运输增长14%,煤炭运输增长19%。

造成当前航运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运力过剩。何应杰认为,今年运力过剩的局面依然严峻,全球运力的增长仍然在10%以上,而需求的增长在5%左右,今年仍然会有1000多艘船舶下水,而且单船平均载重越来越大,这些都将加剧运力过剩局面。

“2011年航运供给增长15%,航运业现在面临灾难性过剩,企业恢复到保本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贾大山表示,目前有大概9000万载重吨的运力过剩,2012年船舶订单与船队规模之比在35%左右,虽然比2011年的50%多有所下降,但是仍远远超出10%的合理水平。

“当然,还有来自金融机构的运价期货炒作。”张守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运力过剩、恶性竞争以及市场的担忧使得航运企业的日子陷入泥潭。运力过剩的直接后果是恶性竞争。张守国说,假如某条航线的20吨散货船运费成本是2万美元/天,而有的航企以4000美元/天的价格接货,这个价格不要说进行船舶的折旧还贷,就连港口使用费、船员工资、燃油费这些硬性成本都不够支持。“而单这部分价格就达到1万多美元。目前普遍情况是收入不足1万美元/天。”

张守国表示,运力过剩的情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善,今年航运业仍然比较困难,谈不上好转,但是也应该不会更恶劣,“因为运价太低,有些航企已经停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价格回归。

另外,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航运业是高度国际化的行业,相比于外国航企,我国航企背负着更重的税负,这使得国内航企在与国外航企竞争中处于劣势。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