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中国“巡天”笑傲南极冰盖之巅【2】

2012年01月16日10:10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链接一:

  南极天文科考支撑平台

  南极天文科考支撑平台是实现在南极内陆高原开展无人值守天文观测和其它科学探测任务的核心支撑系统,它为直接用于科学探测的各类观测仪器提供能源、数据管理和通信、远程状态监测和遥控等功能。由东南大学和南极天文中心联合研制的支撑平台,包括5个子系统,分别安装在具有保温和舱内环境条件控制功能的发电舱和仪器舱内。分系统包括:

  (1)结构和温控系统:在南极Dome A极寒、低气压、缺氧气候条件下构建适合南极天文台各种设备正常工作运行的舱内环境条件,通过主/被动技术手段实现舱内环境状态的监测、调节与控制。

  (2)电源系统:向南极天文台中所有设备、仪器和主动加热温控设备提供电源,对整个科考站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能源保障作用。

  (3)现场主控系统:实现对电源系统、观测仪器设备、舱内外温度等观测站现场运行内外环境和运行设备的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执行国内监控系统发出的远程控制指令,实现对各观测仪器的遥控操作。

  (4)数据存储系统:通过高速以太网获取各仪表模块数据和各控制、检测信号,并将相应数据进行可靠备份。同时通过铱星和国内远程计算机连接,实现重要数据和命令交互,并下达远程控制命令。网络存储系统完成大量数据的可靠备份。

  (5)通信和国内监控系统:实现对南极天文台的远程监测、控制、数据接收,同时是南极天文观测数据的处理、存储和服务中心。

  (文心)             

  链接二:

  南极高原天文观测站

  南极高原天文观测站(PLATO)是一个自动化试验平台,专门为南极高原寻址设计。从2008年1月27日开始,PLATO开始在冰穹A自动运行。通过铱星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测,大部分数据在2009年1月由科考队带回。PLATO现在运行良好,各项设备工作正常。PLATO需要每年维护,包括替换柴油发电机和重新注满油料。

  经过一年的实践,科考队对发电机模块做了许多改进。同时还有许多新科学设备需要安装。PLATO由两个10英尺的集装箱大小的模块组成。发电模块有6台柴油发电机和4000升燃料。设备模块与之相隔45米,由电脑系统、电池组、能量供应以及其他科学装置组成。

  (文心)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