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伊朗核科学家五年五人被刺杀 核总管曾死里逃生 

2012年01月12日09:5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伊朗一核科学家11日遭暗杀 袭击手法与先前多起伊朗核专家遇袭身亡事件非常相似   

  伊朗首都德黑兰11日发生爆炸,2人死亡。伊朗媒体确认,死者为关联核项目的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

  爆炸发生在德黑兰北部赛义德汉丹地区,时间为当地时间11日上午。

  按照伊朗媒体和目击者的说法,一人骑摩托车,把一枚炸弹吸附在艾哈迈迪—罗尚乘坐的“标致405”轿车上……车内,艾哈迈迪—罗尚丧生,另外两人一死一伤。

  “爆炸装置有磁性。”地方安全官员萨法尔·阿里·巴拉特鲁说。现场图片显示,一辆深色轿车后端玻璃完全炸碎。伊朗电视台画面显示,现场附近地面散落大量玻璃碎渣、一些金属残骸,地上有血迹,警方人员正采集证物。

  “大学教授”艾哈迈迪—罗尚现年32岁,毕业于一家石油工业高等学校,是纳坦兹铀浓缩设施部门副主管。

  这起袭击的手法与先前多起伊朗涉核科学家遇袭身亡事件非常相似。

  2010年11月29日,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两名核物理学家分别遇袭。袭击方式均是:袭击者骑摩托车靠近受害人所乘汽车,把炸弹“贴”上车身后迅速离去,炸弹随后爆炸。

  两起爆炸中,马吉德·沙阿里亚里当场死亡;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受伤,康复后2011年出任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

  2010年1月12日,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教授阿里·穆罕默迪早晨准备离家前往学校,附近停放的一辆摩托车爆炸,阿里·穆罕默迪身亡。

  位于迪拜的近东和海湾军事分析研究所安全分析师西奥多·卡拉希克说,使用可吸附爆炸装置的手法带有特工行动特征。“这是消除某人很常用的方式,干净、易行、有效。”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