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9日15:05 来源:《北京商报》 手机看新闻
市场最缺的是信心
2011年一整年无休止的单边下跌,2012年开局外围普涨惟A股最熊,投资者不禁要问,A股市场到底怎么了?
总结一年多A股市场“一熊到底”的根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通胀问题,去年以来我国持续高企的通胀存在,令上市公司面临着较高成本压力导致业绩下降,同时,央行为治理通胀所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和源源不断的IPO形成双面夹击,导致A股市场长期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二是外围市场不断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困扰,欧洲、美国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引发全球经济再度探底的忧虑,导致全球股市下跌并拖累A股市场。
目前虽然通胀压力已经大幅减轻,且在去年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政策也出现了积极的转向信号,但在这种背景下A股市场仍然一跌不止,很多市场人士将下跌的源头归向了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再度筑底的预期和国外市场形势并不稳定。但实际上,做多的信心全无才是A股继续一路走跌的原因。因为,目前A股估值已经低于2008年1664点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各种悲观的预期已经得到充分甚至是过分的释放。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当上证综指处于1664点时,沪市股票加权平均市盈率约为12.73倍,而截至上周五收盘,沪市股票加权平均市盈率则只有10.53倍。从数据对比不难看出,A股市场目前的风险已经低于2008年最低点时的风险,处于严重的超跌状态。
显然,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而言,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信心”两个字。因为任何悲观的预期似乎都已很难再成为A股市场继续下跌的理由。
大同证券首席分析师胡晓辉也坦承,从技术上来看,A股市场技术底早已经形成,但对于市场底的形成可能尚需等待,即在相关利好的刺激下,耐心等待市场信心的恢复。
多路专家支招A股脱困
“救市”不仅仅只是监管层的认识,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业界专家也纷纷极力为监管层出台更为有力度的救市措施而摇旗呐喊。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A股市场目前已经到了底部,投资者要有信心。监管层需要加强政策的有效性,提高投资者的预期。他甚至建议在股市过度上涨时提高印花税税率,在股市过分下跌时减少印花税税率。成思危还建议,要加强对股市长期投资的引导,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征收资本税的办法来引导:即持有股票未超过一年就卖出的,可征收其资本税;而对于持股期限超过一年的,则可以免征资本税。
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也指出,经过市场不断下跌,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足够低,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悲观的理由”。他认为,上市公司应尽量从债券市场或银行融资,而不是从股市圈钱,同时还应加大向股东分红的意识。
李稻葵建议,以目前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来看,如果上市公司能够保持50%-70%现金分红率,投资者即可以从现金分红中得到回报,他们就不会过分在意二级市场的波动。这样一来,二级市场的风险和波动幅度将会明显降低,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也非常有意义。
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则提出了“引水解渴”的救市策略,他建议金融市场应引入更多的增量资金。监管层应适当提高债券性资金入场的规模和比例,包括社保资金、企业年金和部分商业保险金;扩大外资和RQFII入场的规模并降低入场门槛;同时,央行也有必要将目前的货币政策从偏紧转为常态化,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开闸放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