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4日13:49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传统的龙年马上就要到了。
历史上的龙年大事
公元前221(庚辰)年,秦始皇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实现了六国统一。
公元9年1月10日(戊辰年末),王莽篡位,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公元68(戊辰)年,东汉明帝诏建洛阳白马寺,邀请两位印度佛师在寺中编译佛典《四十二章经》,佛教自此开始在中国传播。
公元200(庚辰)年,曹操与袁绍两军大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1616(丙辰)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八旗,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积极做好入关准备,奠定了清朝300年统治的基业。
公元1856(丙辰)年,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赶回南京,杀掉东王杨秀清。随后韦昌辉与石达开发生内哄,石达开连夜出走。此为“天京事变”。
公元1916(丙辰)年,云南都督蔡锷发起反袁护国战争。同年袁世凯病死。
公元1976(丙辰)年,唐山大地震,毛泽东主席病逝。
龙的来源众说纷纭
关于龙的来源,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主要观点有:蛇说、鳄鱼说、蜥蜴说、鱼说、马说、熊说、恐龙遗存说、雷电说、龙卷风说等等。
蛇说是流行最广和最早的。早在汉代文字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龙为鳞虫之长的说法。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就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龙即鳄鱼”的观点。旅居加拿大的古史学者许进雄认为,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而扁长且有利齿,是鳄鱼之外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而雨又下自空中,古人见此认为它有降雨的神能,并想象它能飞翔。而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塑龙,与鳄鱼很相似,也为“龙即鳄鱼”说提供了佐证。
除了动物起源论外,还有人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地提出了“雷电说”。知名学者朱大顺认为,“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了天空中闪电的现象引起的。因为,如果把闪电作为基础来把它幻想成一种动物的话,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条细长的、有四个脚的动物。”这一观点在历史资料中也可以找到证据,王充在《论衡》中分析说:“雷龙同类,感气相致”;“龙闻雷声而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而《山海经》里出现的雷神,正好是一副龙的形象。
至于其它各种观点,各有各的理由,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