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

2011年11月17日08: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潍坊风筝

高密茂腔

《精灵萝卜娃》剧照


    7000年前,山东潍坊即有人类生活定居。古人偏爱此地,留下厚重文化,造就潍坊文化自信。

  7000年后,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交汇潍坊。经济发达之时,今人文化自觉,认准“文化是潍坊发展之魂”。

  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中,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潍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日益生机勃勃。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潍坊人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充满信心。

  文化自信:“就连萝卜都有文化”

  潍坊人天生有种文化自信。

  不说享誉世界的潍坊风筝,不提“三皇五帝”里的舜,“在咱潍坊,就连萝卜都有文化”。

  潍坊街头,水果店里,最显眼位置摆的竟是萝卜。当地人说,“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萝卜皮”。又言,咱这萝卜有文化,历史上郑板桥在潍坊做过知县,曾用萝卜进贡。

  去年,当地一家文化企业——中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受萝卜启发,制作26集动画片《精灵萝卜娃》,构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又调皮捣蛋的萝卜世界,在央视热播,并开发一系列衍生品,深受欢迎。

  一个萝卜都能搞出大动静,让潍坊人自豪,更不用说天上飞的潍坊风筝,集市上演的高密茂腔,门上贴的杨家埠年画……

  潍坊市委书记张新起说:“潍坊人之所以成为潍坊人,潍坊发展的灵魂,不在于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铺,唯有代代相传的文化。”

  目前,全市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有5人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评为山东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传统文化之外,风筝会、鲁台会、文展会、宝石节、奇石节等新时代文化节会,《一代跤王》、《另类村姑》、《潍县战役》等现代影视作品,惠影科技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2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等便利文化服务,同样在强化着潍坊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文化从“搭台”到“唱戏”

  潍坊人有着先知先觉。

  “文化能促经济。”一改革开放,潍坊人就意识到了。

  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11个国家和地区17个团体参会,20余国近百家媒体报道,打开潍坊知名度,对潍坊开发旅游、振兴经济做了铺垫。

  “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潍坊经济发展,风筝会功不可没。第二届风筝会,全市即引进外汇额4100万美元。今年风筝会,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57.5亿元。近年,每年都能引进两三百亿元。

  而今潍坊,全国百强县有4个,实为“经济强市”。顺应时代,潍坊人觉悟:轮到文化“唱戏”了,又提出“经济文化强市”目标。于是“经济搭台”,“反哺文化事业”。

  路怀义,72岁,诸城市昌城镇杨义庄社区北下泊村农民,爱唱茂腔。社区文化大院里,他指着扬琴、二胡等乐器说,全是政府出钱。诸城市是潍坊辖内经济强市,近年投重金,修建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城乡文化一体化,构建“2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

【1】 【2】 

 
(责编:陈兴来)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