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1月22日電 大公報昨天就國教風波發表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近年來,本港出現了連串出乎人們意料的事,國教風波便是其中之一。它忽然產生,迅即形成一股黑旋風,為患全城。
學界出了什麼問題?人們不禁驚訝,委實摸不著頭腦。
其實,學界並沒有任何異象。就國教而言,推行了這麼多年,若真的是洗腦,市民怎會長期容忍?
硬指國教是洗腦教育
反國教者早已存在,由於他們屬少數分子,面對正常推行的國教,找不出否定的藉口,隻能窺測方向,以求一逞。《中國模式》那少量的內容盡管是個別人士的意見,盡管該書只是眾多教學參考資料中的一份,盡管教育局迅速表態不接受那些內容,仍然被反國教者拿來當作把柄,硬指國教是洗腦教育。他們反覆宣揚,傳媒又反覆報道。洗腦之說,一時甚囂塵上,竟是一面倒之勢。人們來不及通讀《中國模式》的全文,也沒有看過教育局出版不久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指引》,更容易受到誤導。
現在應該冷靜冷靜,仔細地想一想,學界推行國教十五年,特區政府有沒有視之為政治灌輸而硬銷?國教成科經過長期醞釀,該科的教學指引亦曾廣納民意,怎會突然變為洗腦的“罪証”?那些曾經表示支持國教的團體(例如教協、民主黨)為什麼一夜之間立即變臉,轉而起勁地詆毀國教?香港既然實行“一國兩制”大政方針,有人會愚蠢到這樣的地步,以致罔顧國家政策和本地民意而鍾情於“洗腦”、“染紅”?
現在更要認真地想一想,國教不成科,國教指引也被擱置,國教是否從此式微?
我們不妨將視野擴闊一點,將國教與國家聯系起來,因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從來是前者的基礎和依據。
國教是時代的需要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後,香港命運就一直與國家的命運血肉相連,國家對香港的影響力有增無已,這是客觀現實,誰都不能抹殺。即使在港英管治年代,推行的是殖民地教育,港英對推行愛國教育的學校加以遏制,卻不敢消滅,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新中國的存在及其對香港的影響力,無疑是港英政府必須面對的現實。何況今天香港已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與中國內地的關系更起了質的變化,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卻以“一國”為前提。國民教育正是時代的需要和市民的願望,推得動而反不了,希冀一陣旋風把它卷走,怎會令人置信?
近年中國內地的重要消息,接踵而至,成為本地媒體廣傳熱播的新聞,實際上都是國民教育的新鮮素材,遠的不說,近日有關我國扞衛釣魚島領土主權以及中共十八大的消息,就成為本港各傳媒爭相報道的焦點,人們總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中國的崛起,更是舉世矚目,香港豈能例外?“中國因素”,全球關注,有人在本地反而要搞“去中國化”,妄圖封殺國民教育,如此不識時務,不是很可悲嗎?
國民教育有巨大的生命力,目前雖然出現障礙,隻要高瞻遠矚,堅定信念,就能解除顧慮,勇往直前,打開局面。特區政府需要作出榜樣,在國教的推行上承擔責任,不遺余力。學校的國教即使不設科,同樣可以推行,例如加強中史科教學、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師生到內地參觀訪問等,都是國教的好方法。持之以恆,必有佳績。
(責任編輯: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