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寺廟,可以簡單如一張畫(開過光的唐卡),或者是一件烏(裝了神像的護身符)。 |
布達拉宮東大殿的壁畫,講述古時建造拉薩大超寺時填平魔女心臟位置——臥塘湖的情形 王麗娜攝
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布達拉宮是拉薩的代名詞,其實在藏傳佛教信徒們的心中,大昭寺是比布達拉宮更為神聖的地方。拉薩古稱“惹薩”,而“惹薩”最初正是大昭寺的名字。在藏語裡“惹”是山羊的意思,“薩”指的是土,整句可以理解為山羊背土而建的寺廟。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赤尊公主遠嫁吐蕃,她們的嫁妝裡都有一尊尊貴無比的佛像:釋迦牟尼8歲和12歲等身像。
大昭寺—藏傳佛教寺廟起源地
在文成公主來藏之前,赤尊公主先到拉薩。她想在內鄔塘(現自治區政府所在地)一帶修建神廟供奉八歲等身像,但是一直未能成功。白天所修建筑物,晚間即遭鬼神搗毀。聽說大唐公主精通地理勘察,便請文成公主代為測定一建廟佳地。文成公主依據中原的《八十種五行算觀察法》進行卜算,推算出雪域西藏的地形——儼如羅剎魔女仰臥的形狀。而拉薩臥塘湖為魔女心臟,紅山、鐵山、磨盤山是魔女心竅上的脈絡,應當填平臥塘湖,建一釋迦神廟以鎮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