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漢語

德國圖賓根大學開設漢語課程 喬宗淮出席啟動儀式

2012年11月05日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喬宗淮(右)接過父親喬冠華的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証書。(《歐洲時報》英國版/任兵 攝)

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英國版報道,10月23日至25日,德國圖賓根大學舉辦了主題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中國節。作為壓軸大戲,新設專業“漢語師范”於25日下午15時在學校節慶禮堂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啟動儀式。首屆漢語師范專業學生將於2013年4月入學,該專業計劃每年招生20名。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國務院參事、孔子學院高級顧問喬宗淮出席典禮,並代表其父親、中國著名外交家喬冠華,領取了圖賓根大學“遲到”了74年的哲學博士學位証書。

除喬宗淮外,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駐德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姜鋒,巴登符騰堡州文化部長瑪格麗特·呂普教授,圖賓根大學校長恩格勒教授,奧古斯特公爵圖書館館長戈林澤教授等多位中德雙方代表均出席典禮並前排就坐。來自各地的中德友好人士、圖賓根大學華人校友、漢學系學生、其它各個院系的中國留學生以及漢學愛好者等數百人齊聚一堂,整個金色大廳歡聲笑語座無虛席。

史明德大使在致辭中對於巴登符騰堡州在中德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表示,圖賓根大學漢學系在海內外久負盛名,是南德地區漢學文化的最高學府。此次設立的漢語師范專業,是南德首個、全德第二個同類專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恩格勒校長隨后介紹,目前德國約有5800名在校中學生學習漢語,但正規而系統的漢語教學活動卻鮮有分布。究其根本,還是源於專業師資力量的嚴重匱乏。

巴登符騰堡州作為德國的經濟大州,中小企業數目眾多,僅在圖賓根-羅伊特林根-索倫阿爾普地區就有250家企業從事對華出口,80家企業在華有貿易代表,30家企業在華設立了分公司,15家企業擁有在華生產基地。以上數據無不表明,專業的漢語人才在德國呈現出嚴峻的供不應求之勢。而在圖賓根大學設立漢語師范專業將有效地紓解這一困境,不僅有助於強化圖賓根大學與中國高校間的緊密合作和文化交流,更是對於區域經濟和文化教育的有力推動。

瑪格麗特·呂普女士致賀表示,巴登符滕堡州計劃在2015年將漢語列入高級中學畢業考試科目,屆時將設立相關的公職崗位提供給漢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隨后呂普司長代表州政府就此意向與圖賓根大學校長恩格勒教授簽署了正式協議,這也標志著圖賓根大學漢語師范專業正式啟動。

戈林澤教授隨后作了題為《學中文者觀天下:中國對於歐洲的意義》的精彩演講,旁征博引文採斐然。在座來賓,無論是學習漢語的德國學生,還是留德的中國學生,無不備受鼓舞,熱情高漲。

喬宗淮代父喬冠華領博士學位

典禮的最后是一個庄重而特別的學位授予儀式。一位碧染霜色但依然精神矍鑠的老人緩緩走向演講台,他就是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喬宗淮先生。

喬先生出席此次圖賓根大學漢語師范專業啟動慶典具有兩層意義:一是作為一名功勛卓著的退役外交家前來祝賀﹔二是代表圖賓根大學畢業的父親喬冠華回訪母校並領取博士學位証書。

喬宗淮動情地回顧了父親波瀾壯闊矢志不渝的一生,談及如今的國際格局,喬宗淮表示:幾十載光陰如同白駒過隙,在老一代革命家的不懈奮斗中,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德關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交流日益廣泛而深入,而且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喬宗淮先生從恩格勒教授的手中接過了精心裝裱的哲學博士學位証書。整個慶典在熱烈而友好的氣氛中落下帷幕。(任兵)

(責任編輯:孟穎)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