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旅游

北京胡同游走全攻略 街頭巷尾攝影全指南【2】

2012年11月02日15:25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無論你是北京土著、還是來到這裡的外鄉人,或許你只是想在這裡駐足片刻;我們每個人對於北京的胡同都有著自己的理解與情懷。北京的胡同,布局上大多正東正西或正南正北,走向橫豎筆直;從而構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胡同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跡,反映出不同的人文風情。

三、從東單出發

東單是北京的一處地區,位於東城區長安街、東單北大街、建國門內大街之間的十字路口。因昔日在那裡有一座牌坊而名。

在東單的過街天橋上,有兩個燙金大字“銀街”。這“銀街”顯然是相對於附近王府井地區的“金街”而言的。盡管是“銀”不是“金”,但能稱得上“銀街”這個稱號,也已經很了不起了。這裡的商業味道自古有之,它和西單一起成為長安街沿線上對稱的兩大商業區。

東單片區的胡同因為歷史上的繁華,因此這裡的深宅大院也相對較多,而且絕大多數胡同都很規范、筆直、寬大;派頭十足。東單的胡同,可謂街巷夠老,院子夠大,老樹夠粗,門樓夠精,雕刻夠美。

禮士胡同、演樂胡同、史家胡同、干面胡同、祿米倉胡同、東堂子胡同、外交部街……這些胡同構成了東單胡同區的精髓。當我們漫步其中,此處不僅講訴著既往的故事,也展示著胡同鮮活的現在。

東單地區的胡同,從北向南好像是一部演變史,從古代講述向現代。北部的禮士胡同等多是清朝時的遺存,而南部的外交部街、趙家樓等胡同,則記錄了近代史上一個一重要時刻。

來到東單,除了購物,別忘了到附近胡同轉轉,那裡的街巷深處珍藏著老北京的一串串故事。

1、游走攻略

祿米倉胡同東首的智化寺不得不去。

新浪旅游配圖:智化寺 來源:老城根兒的新浪博客

新浪旅游配圖:智化寺 來源:老城根兒的新浪博客

智化寺內建筑完好,其中最出名的是寺內的“京音樂”。京音樂本為明朝宮廷禮儀音樂,1446年傳至寺內。該音樂與佛教音樂相融合,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至今已有500余年歷史,相傳27代,其獨特的工尺譜記譜方式,以及所演奏的曲牌、曲目和使用樂器,都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極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作北京音樂的“活化石”。

智化寺門票20元,每天有固定的“京音樂”演出時間,每次一刻鐘。

寧郡王府在北極閣三條西首的71號,王府規模宏大,建筑氣派,木雕精美。該王府建於雍正八年,皇帝封怡親王允祥第四子弘皎為寧郡王,即建府於此。現府邸大門、翼樓、正殿、后寢、后樓基本保持完整,是北京現存建筑年代較早、建筑規制較高的一座王府。不過,現在有多家單位佔用此王府,進門參觀得向門衛說明情況。

趙堂子胡同3號是相當著名的趙啟鈴故居,趙啟鈴是規劃設計一代名家,其居所自然也是不同凡響,在他的改造下,院內修建了一條長廊,將東西八個原來分為兩個部分,各院落自成體系,相對分離,又連成一體,相互呼應,這樣既保持了四合院的特點,又不同於普通的四合院。這座院子曾被日寇以低價強行買走,國民黨接收時還以為地下埋有珠寶而將所有地板撬開,新中國成立后,這裡成為外交部接待所和職工宿舍。

干面胡同13號院門樓內有完整的毛主席語錄,影壁保存較好,影壁上也涂寫著“偉大導師毛主席”等標語。

東總布胡同62號,也就是東首的南側是“寶成當鋪”,刻在牆上的老牌匾依然清晰完好。

近代史上著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就發生在如今的趙家樓地區,現在的趙家樓飯店所在的地方就是當年火燒趙家樓之處。除此之外,街巷裡已難找尋趙家樓事件的蹤跡,不過,在前趙家樓胡同正對著的寶珠子胡同裡,后人豎了一塊紀念碑。

北總布胡同胡同2號是原軍調部國民黨代表駐地。整個院落是當年洛克菲勒用建協和醫院剩下的材料為其父母建造的,所以比較特殊。只是這個大院平時閉門謝客。

從此片區出發,可以順便到古觀象台看看。古觀象台在建國門邊,建於明正統年間,這裡積累了大量天文觀察資料,並存有大型天文儀器,曾經遭到德、法等帝國主義的洗劫,不過已大修完畢。

禮士胡同

“劉羅鍋”劉墉的舊宅就在這條胡同裡。從東四路口往南,不多遠,有條向東的胡同,叫禮士胡同,是京都小有名氣的裡巷。

新浪旅途配圖:禮士胡同 來源:大連友舍的新浪博客

新浪旅途配圖:禮士胡同 來源:大連友舍的新浪博客

“禮士”二字讓人想起“禮賢下士”這個成語,是很文雅的名稱。其實,在明清時代,這裡是販賣驢騾的市場,叫“驢市胡同”。清的《帝京輿圖》上,就標示為“驢市胡同”。清朝《順天府志》說:“驢市胡同亦稱‘騾市’。”由此可以窺見,當時騾子的交易僅次於驢。直至清末宣統年間,這兒廢除了牲口市場,人們才巧妙地依諧音改稱之“禮士胡同”。

禮士胡同129號大院即便放到任何地方,都堪稱氣派非凡。此院落的臨街大門為三間,規模浩大,大門兩邊為一道八字形屏牆,屏牆和長長的街面圍牆上部雕刻著極華麗的磚雕花。這種裝飾牆在北京幾乎獨一無二。就是門外的便道上,也設有精美的石礅。只是如今這裡的主人挂起了謝絕參觀的牌子。“要說也可以理解,當初在這裡拍電視劇《大宅門》時,胡同堵得烏泱烏泱的,圍滿了看熱鬧的群眾。

在胡同東首北側牆壁上,留有“紫氣東來”的字樣,保存完整,這種街首的字跡在北京已經很少見了。

(責任編輯:朱曄)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