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21日,一場61年未遇的大暴雨讓北京城遭遇嚴重內澇。其實,北京並非個案,在中國,許多城市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趕不上城市化的擴張速度。但,這也僅是一個表象原因。
盡管雨季已去,但大雨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卻引發我們反思。為探討中國“下水道”存在的問題,人民網採訪組特別策劃了“十問下水道”系列深度報道,以北京“7·21”暴雨為切入點,多路記者分別走訪北京、廣州、海口、贛州、合肥、青島等十余城市,剖析全國城市內澇現象及智慧做法,將“下水道”問題作為當今一種多發的城市病,為其把脈,尋其成因,並以期探尋解決之道。
降雨導致城市內澇或洪災,突出了城市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給排水方面的人才是否缺乏?他們能否在我國城市排水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高校給排水專業設置相對穩定 畢業生供不應求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最早設置給排水專業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國給排水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主任單位,在本行業居於領先地位。哈工大給排水專業的相關負責人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哈工大目前給排水專業設2個本科班,每個班大約30人左右,畢業生除了考研升學以外,直接就業的主要從事給排水專業技術工作,去向包括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領域,非常廣泛。“每年報考的考生都有所增加,社會上認同度提高,招生形勢向好,生源質量逐年提高,分數相對較高。”該負責人說,社會上對給排水人才的需求是持續穩定的,可以說“學生供不應求”。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左劍惡告訴人民網記者,清華大學的給排水專業和環境工程本科合並以環境工程來共同招生,共設3個班招90人,本科生設兩套培養方案,有4門核心課的設置不同,畢業時根據所學課程選擇所拿學位,每年大約有1/3的學生選擇給排水專業的學位。從就業上來看,本科生大約隻有不到10個人會選擇畢業后馬上工作,二三十人會選擇出國深造,其他五六十人選擇在國內讀書后再就業。“清華的就業形勢非常好,碩士博士畢業后供不應求,對於本科生來說,找工作不成問題。”左劍惡說。
國家重點高校給排水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二本高校給排水專業就業形勢也生源充足。廣州工業大學是一所二本高校,該校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劉偉告訴記者,廣州工業大學給排水專業的本科現在每年招3個班,大約150人左右,“今年的招生,給排水專業的二本基本上接近一本的分數線,低十來分左右,這在二本中是相當高的一個分數,生源非常好。”就業方面,“現在基本上招生就業之間是一個穩定匹配狀態。”
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朝升告訴記者,“近些年給排水專業在我國應用型專業裡面,就業情況一直不錯。”廣東大學本身也有給排水專業,從來沒擔心過該專業的就業問題。目前我國設置給排水專業的高校共有157所,近幾年來數字有所上升,因為國家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增多。
華南理工大學就是近年來設置給排水專業的高校之一,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耀華告訴記者,該校給排水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目前每年招生35人左右,與早些年相比,“報考人數有所增加,社會上對此專業的需求大,該專業學生就業選擇機會較多,工資待遇也較高。”
麥可思就業年度報告顯示,近年全國對給排水專業人才需求旺盛,給排水專業近3年就業率始終處於前50名,分別位列全國各專業排名的6、4、29名這個數據交代的不夠細。
江西省贛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排水所所長周桂明,已在一線工作十多年
待遇偏低 排水一線缺乏優秀技術人員
給排水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學生畢業后是否到排水一線工作,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是否缺乏?
記者採訪了解到,因為給排水專業就業形勢良好,所以大多數人選擇一線的人相對較少。清華大學給排水專業多數就業於市政設計院、環境工程公司、環保部門以及一些房地產公司。廣州大學的畢業生總體來說,去事業單位的相對多一點,還有一些環保部門、城市的自來水、污水處理公司工作。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會去國家機關、設計院、科研院所、企業等。
“目前一線缺乏給排水專業技術人才,很多人不願意到一線工作。”江西省贛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排水所的一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大的原因是地方一線工作待遇較低。
除了排水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一線工人也比較缺乏。江西省贛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排水所的一線工作人員認為,之所以缺乏一線工人,是因為一線的工作被認為是“掏下水道”的工作,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吳學偉告訴記者,排水一線需要的是能夠為“下水道”做奉獻的人。“他們有時候搶險累了,就打地鋪休息,某種程度上說,城市救災的時候,一線的工作人員是一支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待遇留人留住的是最低層次的人,其實人更多的還是社會認可與尊重。這絕對不是一個盈利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