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走近林毅夫:學者與官員角色轉換帶來何樣體驗【3】

2012年06月24日11:45    來源:中央電視台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四年之后,林毅夫重返北大的朗潤園,老師們都說,他既有變化,也有不變的地方。

黃益平教授告訴記者,他表示自己能夠感覺到林毅夫的變化,林教授站得更高了,看的也更遠了,以前林教授研究更多的事關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而現在他能用更高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問題,在世行的工作經歷對他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推進。

姚洋教授則表示,林毅夫教授對於學術的追求一點也沒有變,他有一種非常好的學術精神,他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這是作為一個學者最重要的東西。

三 

世界銀行是全球最大的發展機構,在世行工作期間,作為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要管理世行龐大的研究部門,制定世行發展戰略,而身兼高級副行長,他還要參與國際經濟關系的協調。四年的世行之路,學者林毅夫、官員林毅夫,這兩種角色轉換間,林毅夫又有哪些收獲?在採訪中,這位經濟學家跟記者分享了他的所思所悟。

6月18日是記者專訪林毅夫的日子。就在採訪開始之前,林老師提出,想親自看看鏡頭中的自己。他認真地看了幾遍,注意到背景中的書櫃有些空,他還是請同事們搬來了一些書,把書櫃布置一下。

剛剛回到國內不久,他的辦公室還顯得空蕩蕩的。林毅夫告訴記者,他隨身帶著的所有的書和資料,還在歸國的路上。

等待布置書櫃的時間裡,林毅夫還向記者談起了他喜歡讀的書籍。他一直都鐘愛閱讀經典,在不少演講和課堂上,他常常也是引經據典。他告訴記者,他比較喜歡看經典的東西,像《老子》,他看過至少100遍,而《道德經》已經讀過好幾百遍了。

有很多人都問林毅夫去世行為世行帶去了什麼,對此,林毅夫的答案是:十年前剛到世行的時候,就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高中生,突然到一個大城市來上大學,那充滿了期許,充滿了興奮,希望自己也能盡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這可以說是當時的心情。回顧來講這四年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這應該由別人來評論,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講,那就是盡他所能。

在自己最初到世行的時候,林毅夫也有很多的不適應,最不適應的是在北大自己是一位學者,比較自由,而世行是一個國際的發展機構,也是一個國際的大的官僚機構,自己成了一個官員,這跟當教授的生活是很不一樣。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