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
法拉利是世界上最聞名的賽車及高性能跑車。法拉利汽車大部分採用手工制造,因而產量很低價格奇高,2011年法拉利總共才交付7195台新車。
南京城牆“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勢”,為我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筑水平等,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我國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
法拉利和古城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世界級瑰寶,昨日在南京“巧妙”地融為一體,粘合劑不是文明,而是金錢。在某些時候,金錢可能帶有文明的基因,但大多時候,銅臭氣息是金錢的唯一表征。
兩者唯一相像的是,都是手工技術。巧奪天工的工匠,既能把一塊塊泥土壘成亙古矗立的牆垣,也能使強硬的鋼鐵曲折成柔美的線條,這是人的偉大。在一定條件下,把兩件人類的杰作並排放在一起,的確能相得益彰,攝人魂魄。
但是我們要說,昨日南京的這道豪車名牆之“饕餮盛宴”,讓人多少有些反胃。
要麼,你是以世界名車襯托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讓數百年的滄桑城廓,在流光溢彩的現代工業映照下,顯現出歷史的厚重﹔要麼,你是用恢弘城牆為傳奇色彩的“法拉利紅”增添一道重墨,讓這個汽車世界的寵兒,達到一種城車合一的境界。
可是我們看到,這些詩人般描摹的印象並未如期出現。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毫無章法的汽車走秀,是不顧及文物價值的地界出租,是粗野而拙劣的車商促銷活動……隨之而來的,是600年古董牆磚被壓碎,十朝都城牆被損傷。用中國獨一無二,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規模最大的古城牆,承受幾輛不期而遇的豪車胯下之辱,沖著的隻有一個:錢。因為有不菲的出租費,因為這錢來得容易,因為這城牆擺著也是擺著,所以,一干吃城牆飯的管理人員橫下一條心,把南京的臉面賣了。
法拉利“騎”上南京的古城牆,矮下去的,是南京素以博愛敦厚、淡泊名利著稱的城市精神。
雖然,在廣大市民和媒體的強烈反應下,有關職能部門“及時”阻止了城牆上“跑車漂移”活動,這場法拉利旋風沒能刮得起來。但是,張望著沉默的古城牆,我們的心難以回避如此考問:真的到了連老祖宗的一點點寶貴遺存都要拿出來換錢的時候?真的連篇累牘的城牆保護規劃連一張廢紙都不如?……今天,南京明城牆如此被賤用,明天,八達嶺長城、故宮、兵馬俑坑是不是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借”給商家辦展覽,“借”給富人辦婚禮,“借”給馬戲團辦演出?(不幸的是,上述著名文物聖地的確也發生過類似的趨利租地活動。1993年,第一輛紅色的法拉利348跑車進入中國,法拉利在天壇的祈年殿為中國賣家舉行了一個交接儀式,給他配的牌號是京A00001,舉世艷羨。“中華門城堡出租”是不是受此“激勵”,不得而知。)
上個月底,《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內容向市民公示。作為南京第四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它將保護對象從單純的文物保護單位擴大到其他文物古跡。一般文物古跡首次出現在保護名單中。按說,南京下這樣大的決心,擴大了這樣的規模,還出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門城堡”因租受損這樣的惡例,不能不引起各層級管理者的深思。
我們記得,在《南京城牆保護規劃(2008-2025)》版中,有這樣一句話:“保護規劃”從南京城牆的實際保護情況出發,提出了“全面保護、重在搶救、整治環境、合理利用”的指導思想。通過“保護規劃”使南京城牆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全面實現。
一個“合理利用”,一個“社會價值”,不免使人浮想聯翩。怎麼“利用”才叫“合理”?什麼是它的“社會價值”?
“中華門城堡出租”事件發生后,負責中華門城堡管理工作的管理處楊主任在採訪中表示,“這種小活動我們一般不報批文物處的,規模不是很大,也不會對城牆有肉眼可見的傷害。”
一語道破天機。小活動,無非是收點租子的“利用”,不報文物處,一怕不批,二怕分羹。對外,大可以“社會價值”障目。規劃留下了缺口,法拉利便躥上了牆。怪誰呢?
保護古城牆,乃至保護任何文物,一談“合理利用”,剩下的就隻有利沒有理了,這大概是今日中國很多地方文保窘境的病因所在。為什麼非得“利用”咱們的老祖宗呢?難道非得靠古吃古才有足夠的保護經費?
如果中華門城堡管理處確實捉襟見肘,甚至工資都發不周全,那麼,法拉利騎在他們的脖子上,就不難理解了。(來源:現代快報 原標題為:法拉利“騎”上明城牆 南京精神沾上了銅臭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