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
“下鋪票”懸疑說到底還是公信力的危機,如果開放與公平是鐵道部的一貫形象,那麼,概率上的糾結何以鬧成公共追問?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鐵路12306購票網站上連續數日購票,一直訂不到下鋪。12306客服工作人員稱,網絡訂票採用隨機分配規則,鐵路系統不可能截留下鋪票。打假人士方舟子將一封署名“購票者”給他的信貼在了自己的微博上,並稱“鐵道部網上購票系統涉嫌造假”。
“下鋪票”哪裡去了?這個問題真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網友很委屈,說買票N次,一次也沒買到過下鋪,這個小概率“中獎”事件引來成千上萬的跟帖“吐槽”,也有理性者說其實你要一次買多張,這樣就能分到
下鋪,然后再退掉其他﹔購票網更無辜,說網上訂票為隨機選擇,窗口訂票與網絡、電話訂票一樣,都採用同一個票庫,不存在預留下鋪票的情況。一個是實証邏輯,一個是理論邏輯,各說各有理。
客觀而言,“下鋪票”本來就是稀缺資源,出現的概率小、買到困難也很正常。但從權力監管而言,當遵循“小人之心不可無”的謹慎原則,有疑而問,算不得沒事找抽。與其說公眾在質疑下鋪票的去向,不如說是借機質疑網購體制而已:一者,按照相關部門的說法,由於目前網絡和電話都不能指定上下鋪,隻有窗口訂票或者代售點訂票才能自主選擇席位,這也意味著,最便捷的購票方式都很可能買不到“下鋪票”,在窗口數量有限的背景下,預定席位就基本意味著起碼要加上代售點的“手續費”——或者客觀上,也為黃牛手裡的稀缺票提供了現實的市場。那麼,在電話或網絡購票的技術上增加“選座”功能很難嗎?反正都是隨機選擇,先來后到,還省得乘客為了選座而費時費力去奔波,舉手之勞罷了,為什麼網購系統不能及時升級?
二者,今年的3月30日,京東商城推出火車票預訂和代購業務,此前提供火車票代購業務的商業網站還有去哪兒網、攜程、鐵友旅行網等。但就在京東著手網售火車票的時候,鐵道部隨即發表聲明稱,12306網站是銷售火車票的唯一專業網站,鐵路部門沒有授權或委托任何其他網站開展火車票發售或代購業務。“清理門戶”是怕下線太多,層層盤剝消費者,這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為什麼官網與商業網站要成為上下線的關系呢?——假如他們是平級的,商業網站不過就像實體售票處多開的幾個窗口,統一納入鐵道部的網售監管體制當中,網站又能賺錢、票務又能合理公平分流、乘客還可以更多便捷選擇,這是多好的一件事!事實上,春運期間,12306網站的自我封閉運行受到廣泛批評,購票難、退款難、登陸難……在實名制實施后,像飛機票一樣開放火車票銷售已經完全沒有技術障礙,倒是“獨家售賣”擠破頭的現實令公眾多有怨言。如今,“下鋪票”有了疑問,當事部門顯然有義務首先自証清白。
身正,自然影子不歪。“下鋪票”懸疑說到底還是公信力的危機,如果開放與公平是鐵道部的一貫形象,那麼,概率上的糾結何以鬧成公共追問?也許我們的“下鋪票”一直都在,也許鐵道部確實恪盡職守——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塑公共信心、彌合雙方斷裂,需要的不只是一張票,還得有更多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制度誠意。(來源:青年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