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09:13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年終縱覽天下大勢,吳建民先生提出一個嚴峻話題:會爆發一場新冷戰嗎?
的確值得深究:冷戰從何而來?冷戰何以終結?誰想打“新冷戰”?中國何以應對?
冷戰從何而來?來自文藝復興后世界體系的建構、解構與重構。文藝復興推動了早期現代化進程,建構了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動力、以世界市場為基礎、以西方世界為骨架的世界體系。但這個體系延續了傳統的帝國式殖民體系的政治結構,搞出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引發劇烈動蕩。兩次世界大戰、歐洲危機與革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都反映出這個體系的解構。同時,體系之外崛起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兩大國家集團的冷戰從此開始。
冷戰為何終結?蘇聯解體,冷戰終結。
誰想打“新冷戰”?西方不乏主張擯棄冷戰思維的有識之士,也有熱衷“新冷戰”的政治家。撒切爾夫人曾說,“冷戰結束了,……但是共產主義還沒有結束,那就是在中國。因此我們在亞洲要支持日本、印度,不要讓中國取得亞洲的領導權。”美國眾議院外事委員會原主席盧格說,“過去五十年美國與蘇聯爭霸,今后五十年美中爭霸。”美國前馬薩諸塞州州長,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競爭者羅姆尼則驚呼,“當中國輾過我們時,我們不能僅僅坐視……”
“冷戰”之聲又起,中國應表明自己的立場。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是基於自己的基本國情和文化傳統,基於國家的根本、長遠利益。中國當然要繼續高舉社會主義大旗,因為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但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是冷戰時期那種與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冷戰對手,而是順應經濟發展趨勢,融入世界市場體系,在全球化進程中推進自身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面對這個發展中大國,對於美國也是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因此,中美之間盡管麻煩不少,但坐下來冷靜想想,兩國有諸多共同利益、共同擔負的責任和共同的戰略判斷,正確的戰略決策隻能是發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隻要中美都“冷靜想想”,“新冷戰”打不起來。
中國不錯過機遇,聚精會神謀發展﹔不受人干擾,既以道義也以利益緩和周邊摩擦﹔不損人利己,但絕不吞下損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不招誰惹誰,必要時用實力維護和平發展環境﹔不畏懼圍堵,堅決推進向東和向西兩個方向的開放﹔不陷入孤立,淡化意識形態之爭和制度優劣之辯﹔不當頭稱霸,善於在世界多極化中韜光養晦﹔不重開冷戰,高舉著促進人類和平、世界和諧的大旗!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高級顧問)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2月22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