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8 08:33:0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和睦始于谢谢
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来北京是因为女儿平时上班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心疼不过就搬了过来。
刚来时很不习惯,在农村地方大,住的平房虽然简陋但是很宽敞,而这个单元楼房,房屋面积不是很大,且两户人家共用一条窄窄的走廊。我家和邻居家恰好是一个直角的形状,每次我家开门通风时,走廊都会被门堵着过不去人。若不开门通风家里又不凉快,有些憋气,开门通风的话,邻居又不好出行。
为了避免和邻居因此发生不愉快的事,给女儿添麻烦,每次我在家开门通风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一听到邻居开门了,便起身去轻轻把门合上,等邻居走过去了再打开。时间一久我习惯这么做,没听到邻居有什么怨言。 有一天,邻居下班回来,我准备去关门的时候,邻居快步走过来说,阿姨每天这样也挺麻烦的,以后我来弄这个门好了。我听了觉得很意外,便连忙道谢并同意了这个建议。
之后,我们每次碰见都会友好地微笑,一起说说话,一来二去就渐渐地熟悉了,有什么事都会互相帮忙。 有一次,邻居回来站在门口叫我,手里拿着个小气球,说正好看见了,买了一个给您小外孙,就当感谢您上次帮我把废品拿去卖了。
我当时就感到很欣慰。在乡下听多了城里邻居互不理睬的事,本以为在这单元楼里找不到人说话,交不到朋友,没想到就因为我主动开关门给邻居让行这一小事,打开了我和邻居之间的隔阂,给我和邻居友好相处开了一个好头。我想,邻里相处并不难,只要你时刻考虑他人的感受,就能换来他人的尊重,从相互“谢谢”声中掀开和睦的新篇章。(王彩云 北京)
伍芳整理
切莫以暴制暴
小邻居 商娜摄
我家小区楼底有一家卡拉OK厅兼户外烧烤店,夜间营业,生意貌似不错。不过其隔音效果不佳,在楼上后半夜常常还能听到歌声喧哗,而且烧烤油烟味也挺刺鼻,“百米飘香”。对此,楼上的住户颇有微词,也不止一次与他们交流意见建议。可那家世故的老板总是以“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生活不易、很忙碌”为由,对大家的意见建议置若罔闻,楼下喧哗和油烟依旧。楼上不少居民住户都只得在夜间关好窗户,甚至塞上耳朵睡觉。
一天凌晨,楼下的歌声和喧哗声太刺耳了,我和几户楼上的居民终于忍不住了,推开窗户破口大骂,并把生活垃圾扔下去。第二天,大家发现那家店门口被横七竖八贴了几张“大字报”,墙上被彩漆喷了一些不雅甚至暴力恐吓的言词,窗户玻璃被砸坏了,门前除了垃圾还多了几堆宠物的粪便。该老板无奈之下,找到了社区相关人员并报了警。
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介入调查和走访化解,这名老板写了份书面道歉贴在小区门口,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在当事人的监督下,迅速把歌厅做了隔音处理,并把露天烧烤摊转移到室内。我们楼上当时一些有过过激行为的住户也及时向他道歉,并主动承担了相应的经济赔偿。
此后,他家的生意依然兴隆,由于文明经营,他家同楼上住户的关系也改善了;我们这些当初发誓“绝不光顾他生意”的人,也逐渐成了他的顾客。 通过这事,我们都悟出了一个道理:楼上楼下总是邻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冷战或冲突对抗都不是良策;遮遮掩掩只会激化矛盾,“以暴制暴”最终两败俱伤。只有通过正规渠道来化解,双方大度共同解决问题,才是可行之道。
辛海天整理
![]() | ![]() |
理解,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