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正文

【海外版】好邻居不是择来的【2】

2014-08-08 08:33:0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敞心扉 先微笑

说到邻里关系,我就想到了过去在乡镇工作时候的经历。那时,到任何一个村子里去,村民只要看熟了脸,就都把你当亲人一样,迎进屋、摆上茶,末了还非得要留你吃饭。村民对我们这些外来人都是如此,更别说村民之间了,邻里关系虽然免不了磕磕碰碰,但是好起来那可真是不分家,农闲时串串门,说说话,到了饭点肯定要给人家摆上双筷子。谁家有了急事,即便是过去有矛盾,那也要伸出援手来。

  回过头来看看城里,现在虽然很多人住进了楼房,生活条件改善了,却让邻里关系疏远了很多,也许一辈子都认不清这栋楼里的人脸。有时候楼道间、电梯间擦身而过,脸上写着的冷漠与距离感,让人心酸。很多人感慨,还是过去住大院,住村里那种感觉好。

  我搬进现在这座楼房,已经12年了,12年里虽然不能说和农村那种邻里关系一样,但是整栋楼的人都认识我,偶尔也会相互串串门,一起约着出去散散步,把孩子、老人的问题拿出来交流交流,这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们来说,精神上是种很好的放松。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楼房里没有电梯,上下楼都得走楼梯,时不时要打个照面。我的经验就是笑脸相迎,遇到谁都要笑一笑,打声招呼。慢慢地,人家也开始冲我微笑回应。微笑是打开心扉最好的钥匙。 我觉得不管是国家、社会也好,个人也罢,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让住进楼房的人也能够像过去一样享受到和谐的邻里关系。毕竟,这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最近我看电视,有些地方开始举办邻里文化节,通过社区组织的平台,让过去陌生的“楼友”们走出家门,共同参加文体活动。这个措施真的很好。其实这种类似的活动可以更多样化一些,比如吸引中年人参加的亲子活动,比如吸引年轻人参与的郊游、唱歌等时尚活动,通过这些平台,让大家增进了解,打开尘封的心锁。(何秀霞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基层干部)

  本报记者 朱磊整理

 

要想熟 需热情

  说起邻里关系,我心里满满都是自豪感。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现在住的小区,邻里关系特别和谐。

  2011年,我和老公从武汉来到重庆工作,起初,我们俩每天早出晚归, 回到家就关起门来玩电脑、看电视,与邻里的关系,基本上等于没关系。而且由于租房原因,我们又连换两个小区,更是没工夫、也没心情结识邻居,一个人都不认识。直到我怀了宝宝,为了方便照顾,婆婆从老家搬来与我们同住,把她大杂院的闲谈功夫也一起搬了过来,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一开始,我还没察觉出情况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只是偶尔和婆婆一起早上锻炼、晚上散步或周末出门买菜的时候,觉得小区里有挺多人跟她打招呼。后来,我发现婆婆熟络地从小区里找到了好多“老乡”。只要对方操着一口非重庆话,她就上前问:“你们是哪里人啊?”然后自报家门说我也不是重庆人,我从外地过来,准备带孙子呢。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在重庆的外地人都成了她的老乡。婆婆又特别热情,对小区里的这些“老乡”又送吃的又送衣服,“老乡”见“老乡”,两眼虽不泪汪汪,心里却是暖洋洋。 再后来,我和老公没事在小区溜达时,所有带孩子的、奶孩子的都和我打招呼,关心地我问“大肚婆,最近感觉怎么样”,还告诉我孕期注意什么,要做哪些检查,孩子生下来之前要准备什么,电梯里还有人主动借我发奶用的震动棒,邻里关系那叫一个密切。

  总结婆婆的做法,其实也没啥特别,就是主动和邻居们摆龙门阵。这龙门阵的核心就是孩子,谁家没孩子呀,一说起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地就开始分享经验了:孩子由谁带、怎么带,生病吃什么药,吃的穿的用的什么最好,一来二去,有共同话题就熟络了。接下来,邻居遇到什么困难,互相借个工具,修修水龙头,疏通下水道,都不在话下。此时,我深深感觉到,远亲确实不如近邻。(商娜 重庆 白领)

  本报记者 汪灵犀整理 

(责编:夏丽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理解,传统美德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云南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