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6-30 08:41:0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李寅飞
苗阜、王声
外语相声走出国门
日前郭德纲北美巡演时在洛杉矶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的市场。”现在,年轻人的相声演员也把外语相声带到了海外。
在2012年春节期间,“90后”的北京大学生张骥与闫佳宝远赴奥地利,参加了孔子学院举办的“孔子三巡·迎春之旅”,首次以外语形式表演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外语段子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可参考。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幽默特点,难的不是语言和台上表演,而是如何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成功抖响中式的“包袱”,把最原始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传递出去。这就要求相声演员更熟练准确地掌握外语,充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
“在时长12分钟的段子里,我们尽量避开以叙述和文字游戏为主的幽默,特意加入了快板、流行歌曲、绕口令、学唱片等‘包袱’以及‘三翻四抖’的‘抖包袱’技巧。可以说,英语或德语只是一个载体,而真正的内核是中式的幽默。”张骥说。
“80后”“90后”相声演员们带着他们的作品在德国、丹麦、匈牙利、韩国、蒙古国等国开展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展了相声对外传播领域。
为相声作品增加当代元素
“80后”“90后”相声演员们对相声的传统和创新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他们认为继承传统主要是学习传统相声中的架构、技巧、技法以及前辈相声艺术家的认真态度,但作品的内容要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表演风格要时尚,语言组织要缜密,使人听后如在左邻,如在右舍,乐于接受。李寅飞说,传统相声一般有一条主线和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然后开枝散叶,循序渐进地讲故事做铺垫,最后才把包袱抖出来。而现在是碎片化时代,基本上是意识流相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节奏特别快,三两句都有包袱,“最后节目有可能跟相声的名字都没关系了,这是典型的脱口秀技巧。”
![]() | ![]() |
90后,相声,80后,相声演员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