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6-12 08:25:0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郑永年
中国的政治实践已经指向这样一个大趋势,即开放式建党,建设开放式政党体系。这个大趋势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精神,也符合现代政治的开放精神。用开放性来考量中国政治的未来及其走向,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深层的政治思考。
编辑按:
6月9日,本报“望海楼”专栏刊发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文章《中国民主模式初步成形》,引起读者关注。今天我们发表郑永年教授的长篇文章,就中国政治模式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展开探讨,以飨读者。
在近年来学界和政策界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中,大多数都聚焦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有意或者无意回避对政治模式的讨论。本文尝试探讨。
所谓中国政治模式并不会从天上突然掉下来。它一定已经隐含在中国政治现实的运作过程之中,也就是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很可能是隐性的,也就是非正式化的;也可以是显性的和制度化了的。探讨中国政治模式就是要把隐性的和显性的行为模式发现出来。这些隐性和显性的模式构成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大趋势。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我们要找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
那么,中国政治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我的观察,可以用三个相关的概念来概括,即开放、竞争和参与。
开放最重要,是竞争和参与的前提。在政治领域,开放指的是政治过程的开放,即政治过程向不同社会群体的开放,向不同精英群体开放,向不同的利益开放。在这个前提下,开放又可引发出另外两种情况,即竞争和参与。竞争就是竞争人才,管理国家社会经济事务等方方面面的人才。竞争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单纯的选举,而是选拔基础之上的选举,或者meritocracy(贤人政治)之上的democracy(民主)。参与就是社会的不同群体参与政治过程。竞争又是参与的前提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参与。参与既可以是对人才的选拔或者选举,也可以是对政治人物的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参与。
开放、竞争与参与既是对中国文化环境中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性总结,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当政治开放的时候,竞争就会出现,社会就有参与的机会,政治就兴旺;反之,当政治封闭的时候,竞争就消失,社会就变得和政治毫不相关,政治就会衰落。
1 中国传统政治的开放本质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开放是中国文明最主要的特征。和其他基于宗教之上的文明不同,中国文明的主题是世俗主义。宗教文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排他性(exclusive),而世俗文明的最大特征就是包容性(inclusive)。包容性的代名字就是开放,就是说中国文明向其他文明开放,不排斥其他文明。中国文明在其发展史上已经包容其他很多文明因素,最显著的当是其成功地吸纳了佛教文明。每次外来文明的到来,在最初必然构成挑战和冲击,但当成功吸纳外来文明的时候,中国文明就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这个开放的文明体现出来的政治模式则是皇权。皇权体制蔓延数千年而不中断,有其内在的理由,简单的否定并不能加深我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很显然,较之西方近代民族国家之前的封建体制,中国皇权体制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尽管皇权本身是排他性的,但相权是开放的。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国家的“产权”属于皇帝,但国家的治权或者管理权属于社会。皇权只属于皇帝本人和皇族。即使这样,如钱穆先生所指出的,只有皇帝一个人的位置是可以继承的,其他都没有继承的合法性。这和欧洲国家的政治家族的继承制度不同。
同时,中国的相权相当开放,开放给所有社会阶层,并且这种开放性是高度制度化的,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尽管从理论上说,皇权无处不在,但在实际的操作上,皇权的空间并不大,是有限度的。不仅皇权本身受制于很多仪式规范的,皇帝也往往是“统而不治”。政府(相权)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力。正因为此,传统中国发展出了日后令欧洲人赞叹不已的发达的文官制度。
而治权的开放性就直接导致社会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表现在社会流动和政治流动性方面。用现代社会科学概念来说,传统中国只有阶层和阶级的概念,而没有出现流行于其他社会的宗族和种姓概念。阶级和阶层是开放性的,即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所属的阶层和阶级地位,但宗族和种姓则是恒定不变的,人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所属。所以,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的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
中国世俗文明数千年不中断和其开放本质有关。但是,传统文明的开放性也具有局限性。从文化融合来说,有些历史时期中国文明显得信心不足,倾向于走向封闭。例如明朝中断郑和下西洋进程之后,国家开始封闭。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封闭性并非排他性。封闭性只是防御性和防卫性的体现和手段。修长城、闭关守国是为了防卫,而非文化排他。因此,在皇朝的信心恢复之后,又会回归开放。
传统中国“开放性”的最大的局限甚至敌人也是皇权本身。皇权本身表现出来的是排他性、垄断性和继承性。也就是说,皇权本身与开放性格格不入。皇权是整个政治制度的核心,这个核心本身不能开放。因此,皇权的更替只能通过革命来解决。皇权的这些特点导致其直接的衰落。当其他社会的皇权被边缘化,仅仅成为政治象征的时候,中国的皇权被现代党权所取代。
![]() |
现代政党,多党竞争, 中国传统政治,政治主体,民主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