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4月18日08:32|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千夫指
毕传国作(新华社发)
1994年4月,正值美国华盛顿樱花绽放的季节,有一位中国科学家,为了一个渴望绽放的梦想而来。她就是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胡启恒利用此次参加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的机会,找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负责互联网对外合作的斯蒂芬·沃尔夫。两人一交谈,沃尔夫就笑了,他很爽快地说:“你回去就可以开通了。” 沃尔夫所说的“开通”,指的正是中国互联网。就这样,在得到国内高层批准后,中国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转眼20年,胡启恒已是80岁高龄,中国互联网两天后将迎来20岁生日。
20年里,互联网给人带来太多的惊讶,尔后又迅速将惊讶变为平常。如今的我们,已不会为1997年的第一套免费电子邮件系统惊呼;也不会诧异于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授予“网民”;甚至将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视为理所当然。
20年里,互联网几乎改写了一切——无论是政治生态、经济脉动还是社会生活。互联网20年的成长史,是中国深层次转变的历史。
“庙堂”与“乡野”再无距离
1995年2月,一封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匿名检举信寄到了中纪委信访室,最终将中国的“烟草大王”从高高的“红塔山”上拉下。从三门峡市到北京,大约900公里,这是当年从“乡野”到“庙堂”的距离,而今天,这个距离是“零”。今年4月8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漫漫长路,变成了鼠标与键盘的几下敲击。
![]() |
(责编:夏丽娟)
网民, 网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