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正文

中国接入互联网二十年

【海外版】一根网线改写中国【2】

2014年04月18日08:32|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押“宝”

  徐骏作(新华社发)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说。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官民互动,也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快捷性、海量性中开辟了网络民意的渠道。

  互联网让“乡野”之声闻于“庙堂”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96年9月。当时,“九一八”纪念日临近,北京不少BBS(电子公告板)上,有关中日关系的讨论骤然升温,引起了政府的关注。这被认为是网络论坛参与政治的较早体现。此后,互联网与政治越发密切。

  2002年11月,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的一篇万字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探讨深圳改革得失,引发包括官员在内的上百万网民热议。

  热议,只是激起虚拟世界里的波澜,而真正让网络舆论影响事件进程的是2003年。由网络舆论点燃的“孙志刚事件”,让收容遣送制度废止,救助管理办法最终出台。

  在惊觉网络的影响力后,网民热情大涨,网络监督成为一种常规化监督手段。从博客举报山西娄烦溃坝瞒报事件,到论坛发帖披露江西省新余市 “出国考察门”,再到微博曝光“表哥”,揭露“房叔”……中国网民将聊天、娱乐的工具,改造成了参与政治的渠道。

  “网民意见改变着政府的议程设置,影响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的决策。党政领导干部应该适应互联网发展。” 褚松燕说。面对巨大的网络政治需求,中国政府适时“触网”。

  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发起,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同年,“我有问题问总理”上线,“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开设,至今仍是民意汇集之地。

  当移动互联网成大趋势时,政务微博纷纷开通。据统计,截至2013年, 全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超过25万个,党政干部微博账号7万多个;政务微信总数超3000个。

  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黄澄清向本报表示,随着官民网络互动的频繁,官员认识到互联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未来互联网作为我国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形式,在了解社情民意、政府决策等方面作用显著。

(责编:夏丽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网民, 网线,网络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曝光

刘汉庭上情绪失控(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