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外汇储备未来仍会“点刹车”(图)【2】

热钱流入步伐放慢 未来会呈总量波动

2013年07月15日08:4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减缓。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仍高居世界第一,但与一季度末1300亿美元的增幅相比,二季度增加约600亿美元,速度明显放缓。

  赵庆明指出,汇率折算因素是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幅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二季度以来美元升值势头明显,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等非美货币折算成美元大幅缩水。

  对于未来外储发展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结束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历史,将进入增速放缓、总量波动的阶段,这一阶段可能将持续3年以上,其后将走出一个新趋势。在这一新趋势中,外汇储备总量下降的可能性要高于上升的可能性。”赵庆明说:“我们预计到年底外汇储备余额也就在3.5万亿—3.6万亿美元,仍处于增速回落的状态。”

  而孙华妤则认为,未来情况要看国际收支变化、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情况。

  “如果美联储快速退出QE,利率上升明显,会有热钱从我国资本市场退出,外储会下降。若美方没有很快退出,或做的力度小,资本流出少,外储则不容易减少。”孙华妤说,如果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利率下降,也会挤出一部分热钱使外储减少,目前看,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出口下滑明显,经济出现大困难,央行于9、10月时若放松货币,下调利率,那时热钱流出增多,外储就会减少。

  藏汇于民难在哪

  如何实现巨额外储保值增值一直是市场上热议的话题。专家们认为,在保值的同时,应当不断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扩大其投资范围与领域,进一步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经营管理。

  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

  “外储主要由政府经营”,孙华妤认为,外储投资应打破重点投资美国国债的传统理念,扩大投资方向,中国拥有大量外储,不用都保持流动性,其中一半做流动性即可,另一部分可以做比较好的商业性和海外长期项目投资,甚至房地产项目还有好的股票、比较安全的公司债。其次,根据汇率情况,可以投向美国或欧洲的地方政府国债。

  “藏汇于民”是公认的解决巨额外储另一存在方式。据报道,很多发达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不及我国,但加上民间存有的外汇,其外汇资产远超过我国。但孙华妤指出,“藏汇于民”的前提是人民币必须停止升值趋势,这样外汇才能流入企业、个人手中。实现“藏汇于民”是个长期课题。(本报记者 罗兰)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