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为了未来,收藏灾难(图)【2】

2013年07月08日09:3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英国名记者田伯烈编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其中记载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冯玉祥亲笔在封面上题记:“纪法细读 冯玉祥”。“纪法”指冯玉祥的随从副官冯纪法。

 

  樊建川近影

  展览展出了300多件珍贵抗日文物,300余张图片,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50件。当然,这些只是樊建川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上的博物馆群落中800万件收藏品的冰山一角。无论藏品来得容易,还是来得艰难,樊建川对每一件的来历都烂熟于心,都能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如同他第一次为别人讲述一样充满热情:张善子的画是十几年前一次拍卖会上拍来的,但是当时为什么拍卖在四川而不在北京进行?陈香梅为什么说这画是陈纳德的?究竟是不是?见证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美国“密苏里”舰三号锅炉铭牌,到底它的前主人是如何拥有它的?有多少展品是遵照原主人的遗言,在他们去世后才由子孙送给樊建川的?又有多少展品是抗战将士本人、抗战将士的后人或者当年的侵华日军士兵本人亲自送到建川博物馆的?樊建川随时开讲,随时根据能够利用的时间讲出繁简不同的版本,每一个故事无论繁简,都令听者、观者心绪难平。

  抗战已经胜利68年,对于这场波澜壮阔、慷慨悲壮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海内外已经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纪念,文艺界对抗日也进行着各种演绎。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那些早已湮没不闻的战士和百姓,通过这个展览,仿佛一一来到我们眼前。这个展览从“七七”事变纪念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共展出18天,完全是免费的。“我父亲是在面对面的拼杀中认识日本人和日本军队的,我们这代人是在《地雷战》、《地道战》中认识‘皇军’的,而我的女儿已经不知道了,她正享受着日本先进的科技产品带来的舒适,至于‘日本鬼子’,仿佛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十几年前,樊建川在他的收藏札记《一个人的抗战》中写道。插过队、参过军、教过书、当过官、开发过房地产,现在樊建川的主要经营项目就只有博物馆。“别人收藏梅兰竹菊、春花秋月、才子佳人,我收藏的大多是充满血腥和沧桑的民族灾难,是在收藏‘历史的细节’,是在完成一本‘历史启示录’。”他感叹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读书人,“我看的都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关于日本,关于抗日,他觉得自己有许多独得之秘,他希望与天下所有人分享。(苗春)

  配图所示藏品均为建川博物馆聚落收藏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