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30日19:5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继6月26日央行发布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公告后,央行行长周小川28日针对当前金融市场的“钱荒”问题再次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微调。 |
开闸放水无异于饮鸩止渴
面对“钱荒”,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期待央行会像以往一样要钱给钱,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但这一次,央行袖手旁观的态度让他们大跌眼镜。
“央行之所以不愿意这么做,是不希望给商业银行以央行会兜底所有问题的预期。”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央行有能力解决个别机构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是简单的给钱。如果央行开始宽松,所有的银行都会去效仿,这样就会把风险越做越大,到最后钱被商业银行赚了,问题却留给央行来兜底。因此,央行不能支持金融机构大搞表外业务,也不能容忍资金空转不去支持实体经济。
“开闸放水救市只能是饮鸩止渴。” 李稻葵表示,如果央行放水救市,给银行注入流动性,这种策略当然是立竿见影,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短期内缓解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的压力和金融市场的恐慌,经济增长仍无法保障。而金融机构拿了新钱也只能继续填补不良贷款的漏洞。由于不治本,新的一轮金融恐慌迟早会到来,而且会以更大的力度爆发。
货币政策不会大放大收
从过去市场一缺钱就放水,到现在收紧钱袋不松口,金融市场对央行态度的转变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然而在专家看来,“钱荒”事件并不意味央行货币政策从大放转向大收,央行也一再表态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巴曙松表示,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基调的趋势性转向。从目前趋势看,宏观金融政策操作,开始从应对短期经济金融频繁波动的脉冲式政策操作中逐步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变化,只是不再因为短期的经济回落,而盲目匆忙扩张货币,也不会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大幅收缩。
“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未来流动性变化的情况下,央行会增加他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适度预调和微调。(本报记者 周小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