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30日19:4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6月26日,“神十”落地,内蒙古四子王旗空气透亮,三位航天员笑颜如花。而从落地点往南300余公里,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这一天空气质量却很差(重度污染)。从某种意义上讲,之于当下中国,治理空气,其难度不亚于“神十”升空,甚至更难;而其紧迫性和受关注程度,也丝毫不弱。 |
5 推动环保的最好时机
治理好大气污染需要长期努力。河北有难处。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等“两高”行业集中,能源消费居全国第二,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值高60%。目前,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位。
河北贫困人口多。媒体调研发现,在一些污染严重的村子,许多村民宁肯呼吸肮脏空气,也要攒钱盖房买车。他们既对有空气污染的不满,更有增加收入的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如一些钢铁厂等,则涉及大量人员就业问题。治理资金、治理路径同样是问题。
放之整个国家,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保持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资源、能源瓶颈制约与环境污染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要在经济增长和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极为不易。
尽管困难重重,但社会日益形成共识:一定不能错过当下“推动环保的最好时机”——
一方面,国家政策十分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认知度远高于以往;此外,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报记者 陈振凯)
本版制图:潘旭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