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1日08:3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 发达国家经济的步调“良莠不齐”,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也出现分化。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明显降速。以中国为例,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已滑落到7.7%;另一方面,降速的程度有很大差别。巴西经济去年严重萎缩,勉强实现正增长。今年的形势依然不乐观,巴西央行预测2013年GDP增长率或仅为2.98%。 |
为何美国一枝独秀?
一边是日本和欧洲的不景气以及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降速,另一边是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这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对照局面。美国在世界经济乱局中是如何实现复苏的呢?
江瑞平认为,美国这一轮增长主要是靠发行美元来刺激的。但他进一步分析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美国量化宽松使得整个西方尤其是欧洲和日本陷入过度的量化宽松,新兴市场也面临本币升值和抑制通胀的压力。”
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美国经济,同时也让其他经济体面临诸多负面的“溢出效应”。美国许诺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削减债务,却依旧像变魔术一样超量印发货币。
有数据显示,1980年美国国家债务仅为1万亿美元,而现在它已经快速攀升到17万亿美元,其规模令人咋舌。难怪有媒体“吐槽”说:“联邦政府每小时从我们的后代手中偷走超过1亿美元。”
的确,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中充满掠夺的味道。
“大量发行的美元总的趋势会贬值,这实际上是一种赖账行为。这些年来,美元贬值了30%左右,美国就赖掉了这么多账。这样,就把自己的主权债务危机转嫁给了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为他的债务危机买单。”沈骥如分析说。
截至2011年底,发展中国家储备资产达7万亿美元。如果美元缩水,发展中国家所积累的财富无疑将向美国转移。
但量化宽松的“掠夺”还不止于此。沈骥如继续分析说:“量化宽松,实质就是通过发行货币给市场注入流动性,让市场不缺钱。但是,因为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到世界各国,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很多国家就采取调整利率的方法来抵制这个问题,继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紊乱。”
进入5月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宣布降息。分析人士普遍担忧,这会引起新一轮的货币战争。而美国恰恰是始作俑者。美国树立了一个样板,这就是,为了保护本国的金融机构,可以置他国利益于不顾。
![]() | ![]() |